【本報台北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以保障國內文創發展為由,著手修改《著作權法》,要求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SP)封鎖境外侵權網站,約束網路盜版行徑。消息一出,網友、公民團體、學者撻伐,台灣唱片出版事業基金會(RIT)則表示支持。全案仍在智財局研議,未來會召開公聽會,最快下會期送立法院。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為打擊網路盜版,未來以行政處分要求ISP業者封鎖境外侵權網站,包括常用影音內容將再也看不到,智財局表示,確定PPS不在封鎖之列,未來將只會封鎖「重大」侵權網站,至於受影響的網站有哪些?官員未明說,但提到已被美國列為「黑名單」的中國大陸網站「狗狗搜搜」、「迅雷網」。
另外,若有權利人主動檢舉,就會邀各方代表、專家討論被檢舉網站是否要封。
智財局官員表示,很難訂出具體執法界線,要依個案認定。
立委管碧玲日前就在立院委員會提案,要求ISP主管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盡速與智財局協商,修正立法方向,不宜由智財局逕行以行政程序封鎖特定IP,有凌駕司法及主管機關權責之虞,恐擴大演變為「台版綠壩(大陸官方安裝的過濾資訊軟體)」,箝制網路通聯與資訊傳遞自由。親民黨昨天也反對修法。
抗議電話爆線
網路上除有知名部落客撰文批評,更有網友自製文宣品,網友紛紛轉載。臉書也發起「#freeandopen 斷然反對鎖國!堅決主張百分之百的網路自由!」活動,號召大家打電話到智財局,要讓政策轉向。
國內最大BBS站PTT也吆喝網友一人一信寄給選區立委;有網友調侃「去年SOPA(禁止網絡盜版法案)在美國都推不下去了,今年台灣才要學人家不要的東西。」
智財局官員透露,電話接都接不完;民眾的反映包括:不希望封鎖整個網站、應循司法途徑等,「智財局都聽到了。」
開放合理使用
長期關注網路自由的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內容中心主任鄭國威表示,著作權無限擴權,只會保護「過時」的文創產業,扼殺未來的新興文化事業;他更合理懷疑,智財局是以修法作為「牛肉」,換取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鄭國威說,《著作權法》保障的「合理使用」不斷限縮;他強調,開放合理使用,才能確保網路更多新興的可能性;「iTunes」就是成功實例,他認為,數位時代的消費者不是不願付錢,而是在找更便利的消費方式。
台大國家發展所教授劉靜怡則質疑「重大侵權」的標準,以及受害人的司法救濟途徑在哪,「被封鎖的是境外網站,他們如何來台尋求司法救濟?資訊自由受到影響的廣大網民可以尋求救濟嗎?」
鄭國威擔心,一旦此法修正上路,任何以正面良善目的而行的言論箝制就會陸續跟著來。
盜版求助無門
但RIT執行長李瑞斌則表示,台灣的創作人、音樂、電影界都支持這個修法方向。
李瑞斌說,太多侵權網站設在國外,將違法盜版、未經授權的內容透過網路輸入台灣。
比方說,一些有名的國片,若有心人在境外設站,再將盜版電影銷回台灣,司法體系根本不可能管到國外,而權利受侵害的創作者、權利人也不可能跑到國外提告,等於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