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報導】大陸福建省仙遊縣千年古剎九座寺,經考證是南少林的祖庭、「閩中少林」文化源頭之一,現僅存大雄寶殿、祖師殿、無塵塔、僧舍齋堂和放生池,以及當時武僧沐浴的石槽和練功的石擔,還有唐宋年間的石柱等史蹟文物。仙遊縣擬籌資人民幣二千多萬元(逾新台幣一億元)重建九座寺,恢復昔日勝景。
據史載,曾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受戒十餘年、潛心研究少林宗風的正覺禪師(法名智廣)返回故里後,經多方募緣,於唐懿宗咸通六年(西元八六五年)在仙遊縣城鳳山鄉鳳頂村興建太平院,占地一萬五千平方公尺,規模宏偉,舍院九座相連,故稱九座寺,鼎盛時僧眾五百餘人,是唐代仙遊最大的禪林寶剎,懿宗賜封「九座山太平禪院」。
鳳山鄉的九座山有鳳凰來儀的山形,九座寺建在雄鳳冠上,無塵塔建在雌鳳冠上,兩地相距約有四百公尺。大雄寶殿有六對大石柱,寺中一對五代時期建立的經幢塔。寺東面有尼舍利塔和銀缸,西面有無塵塔和米缸,南面有舍利塔和酒缸,北面有龍潭等古蹟。
無塵塔建於唐咸通六年,為開山祖師正覺禪師及歷代寺僧圓寂後火化的荼毗塔,宋徽宗崇寧年間(十二世紀初)賜名無塵塔。塔為三層石構,八角空心,高逾十四公尺,內徑約五公尺,蓮花葫蘆形塔尖,蓮花石雕基座,各層角柱呈瓜楞形,底層下部八面刻有奔龍舞獅等浮雕圖案。設南北開門,東南與西南兩面有護門衛士浮雕,塔內有螺旋形石級盤旋而上。塔前有月台,迥異於宋以後的石塔形制,是罕見的唐代古塔中最具特殊的石塔之一,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仙遊縣研擬的「九座寺重建計畫」,用地七百餘畝,考慮把原有遺存的建築進行修復,同時向東、向南延伸,再現九座寺的歷史風貌,發展成為集朝拜、紀念、旅遊、商貿為一體的宗教文化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