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益處多 怨偶可變佳偶

觀曙綜合外電報導 |2013.05.15
1317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曙綜合外電報導】關於禱告所帶來的益處,是備受關注的話題。根據調查,英國每五個成年人就有四人相信祈禱的力量。美國人文協會(American Humanist Association)執行主任羅伊(Roy Speckhardt)指出,「積極的禱告,會使人對禱告的對象產生同情、憐憫,進而化解衝突,改善人際關係。」

天主教教宗方濟日前在彌撒講道中表示,「真正的祈禱是以耶穌之名走出自我。」「若我們走不出自我,無法走向貧苦的兄弟,走向病人、無知的人、窮人和受到剝削的人,不懂他們受苦受難的創傷;我們將永遠走不出自我」。

禱告是普遍的現象、宗教的核心,也是宗教接觸與對話的成果之一。當諾貝爾獎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到法國,與泰澤大公團體的羅哲修士會面時,兩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教堂禱告。他們彼此問候的方式是進入靜默,一同進入聖潔永恆的神面前。招呼致意時,知道彼此都站在神面前,祂也與大家同在,這是宗教對話帶給人類靈性的一項貢獻。

英國聖公會委託ICM民調公司完成的調查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常求助於禱告,有八成五的女性受訪者會列出自己祈禱的事項。八成五的青年與八成九的年長者,比中年人更常求助於宗教,向上帝祈禱。只有一成四表示從不祈禱,百分之五不知道該為什麼祈禱。

「禱告是人類最自然、最直接的反應之一。」美國西維吉尼亞州聖奧爾本斯市主教艾倫‧史密斯博士(Dr Alan Smith)表示,祈禱的內容因人而異,有人為世界和平祈禱,也有人為人際、家庭關係問題、工作壓力、精神緊張等日常憂慮和困難向上帝祈禱。其中,人們最常祈禱的事項包括消除貧困、考試成功、親友健康等。

另外,在美國楊百瀚大學、佛羅里達州大學、喬治亞大學等校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那些為親密關係而禱告的人發現,當他們為所愛的人做禱告後,發現雙方的怨懟減少了,更願意寬恕和配合,外在的行為表現也因此改善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