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荷包果農許明鎮示範手摘疏花技術。
圖/人間社記者陳昱臻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大樹報導】五月是高雄大樹區玉荷包荔枝的產季。皮薄、肉厚、籽小、汁多、色美的玉荷包,蘊藏農民如養育孩子般的用心。為探究種植玉荷包的學問,專訪荔枝達人—統嶺里里長許明鎮,暢談栽種甘苦。
走進許明鎮位於統嶺山坡上的荔枝園,滿眼是綠色果實,他頗有把握說:「今年的氣候和雨量適宜,依照這情況看來會是大豐收。」
許明鎮說明,由於大樹區水量豐沛、水質清純,因此果農大多種植玉荷包,其次是黑葉及大丁香。「種荔枝沒有空檔期,每個階段都要悉心照顧!」他說,尤其看見花開滿樹時,可別開心太早,每朵花未必都能結成果實,必須透過手工剪除、或用竹掃把,先打落八成花穗的「疏花」技術,才能提升結果率,產量也比較穩定。
歷經「疏花」洗禮的荔枝樹,枝條難免會受傷,許明鎮提醒說,這時得適量噴灑營養劑修補傷口。此外,三月底荔枝樹結果,從果實到綠豆般大小時,就要開始注意病蟲害防治,防止荔枝細蛾、毛毛蟲幼蟲、東方果實蠅,以及肉眼看不見的真菌等病原叮咬荔枝。四到五月時,每天要仔細觀察荔枝成長和果實成熟度,五月中旬方可採收。
談及種植玉荷包的辛酸,許明鎮直率說,玉荷包是所有荔枝品種中最難栽種,有時一個步驟沒照顧好,則要「種到歹田望後冬(台語)」,一整年努力血本無歸。為此,他積極嘗試栽植十多個品種,錯開採收期以提高收穫,並供應消費者更多香甜美味的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