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古早的尼安德塔人與人類的基因最親近,兩個物種雖共享相同的棲息地達數十萬年,卻沒什麼接觸,約五十萬年前分叉演化。
十五日刊行的「自然雜誌」、「科學雜誌」中兩篇具有開路意義的研究,分別由帕波和魯賓斯和完成,他們利用先進但不同的科技進行研究,證實人類及人類祖先系譜樹中的相關兩支,大約五十萬年前就在基因的道路上分道揚鑣。
帕波所領導的美、德以及克羅埃西亞研究團隊,利用「焦磷酸定序」技術,分析一百萬尼安德塔人DNA鹼基對,移去不純淨的部分,並將其基因排序殘缺不全的部分,與人類染色體相互比對,發現尼安德塔人和人類的基因組至少百分之九十九點五相同。
帕波的研究報告指出,人類與尼安德塔人的基因約在四十六萬五千年前到五十六萬九千年前之間,開始分別不同發展;而尼安德塔人和人類一樣,源自一群非常小規模,大約只有三千人的遠古祖先。
魯賓斯的研究則利用「多源基因體」技術,為六萬五千經由細菌複製擴大增強的尼安德塔人DNA鹼基對排序,其間過程也使用了酵素。
他的分析結果顯示了類似但更廣泛的結果,現代智人和尼安德塔人在十二萬年前到六十七萬年前之間,分別展開了不同路徑的演化過程。
尼安德塔人約在三萬年前滅絕,原因經常被歸咎為是更聰明、適應力更強的現代智人出現所致,但終究是什麼原因造成尼安德塔人滅絕,科學家到現在都還沒有定論。
尼安德塔人的化石一八五六年於德國西部的尼安德塔谷被發現,最初一度還以為是熊的骨頭;隨後,從英國南部到歐洲大陸,以至於中東,陸續約有四百具尼安德塔人遺骸出土。
不久之前,許多專家都認為,根本不可能將已滅絕生物的完整基因組排序出來。但科學家利用可分析並重組基因的DNA排序技術,預期尼安德塔人的完整基因組兩年內可以重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