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昨天舉行記者會,呼籲教育部正視學生國文程度下降的危機,建議將高中國文每周上課時數由目前的四小時提高到六小時,並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修。
對此,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黃子騰表示,國家教育研究院正蒐集意見,進行十二年國教課綱修訂,會將聯盟的建議送給國教院研議。
聯盟每年在「五四運動」周年紀念日前後舉辦記者會,今天也邀請國內學者專家共同向政府提出呼籲,包括將高中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恢復為必修、國文每周上課時數增加到六節、國文課程中的古文占百分之六十五、恢復國立編譯館部編課本等。
聯盟副召集人張曉風表示,很多在大學教書的朋友都感概,現在大陸學生的求學表現比台灣學生優,中文程度也是如此,她認為台灣的十二年國教課綱應該要修訂,否則學生的中文程度每況愈下。
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彭宗平表示,時下年輕人喜歡看漫畫、上網打字,動手寫字的機會愈來愈少,寫字就像毛毛蟲扭來扭去,中文程度也逐漸下降。他建議學生想把國文學好,一定要多閱讀、多寫作。
台大化學系名譽教授劉廣定也說,系上學生常說,「做一個氧化的動作」,讓他不禁納悶,氧化就氧化,「做一個」和「動作」都是贅詞,年輕人喜歡用沒有文法的句子,是一大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