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國小教導主任鐘嘉順(右一)與傳教員羅逢春(左一),和阿嬤陳招(右二)一起探望陳錫洵(左二),表達感恩之意。
圖/魯永明
【本報嘉義訊】九十六歲的山東籍天主教退休神父陳錫洵,五十年前到偏鄉嘉義縣中埔鄉建教堂,因當地缺水嚴重,他便寫信向西德的慈善組織募款四十五萬元台幣,建自來水廠,讓當地苦於缺水的居民有清淨的水可以用,善款超過縣府及鄉公所配合款三十七萬元。最近教友鐘嘉順在水廠發現斑駁紀念碑,才讓塵封半世紀的「飲水思源愛心故事」,重現世人面前。
「神父您真了不起!為窮苦居民募款建水廠,卻不留名!」阿里山鄉新美國小教導主任鐘嘉順與傳教員羅逢春、受神父恩惠的九十歲阿嬤陳招,昨日到嘉義市天主教聖言會院,探望患有帕金森氏症的陳錫洵,獻上感恩之情。陳錫洵無法表達,但看到老照片激動得眼眶泛紅。
陳錫洵是總會設在德國的聖言會傳教士,大陸淪陷後,從家鄉山東逃難到菲律賓,民國四十九年受會長指派抵台傳教,當時中埔村上百戶居民靠鑿井、挑溪水生活,政府沒錢蓋水廠,神父向西德教友組成的援外慈善組織募四十五萬元,讓居民擺脫缺水苦日子。羅逢春說,當時兩萬元可買一甲地,四十五萬元可買逾二十甲地。
陳招說:「陳錫洵對我們的恩情,我不會忘記。」沒水生活苦,枯水期井水、溪水少,他們有時半夜要到井邊等水湧出,還要拿著水桶走遠路挑水,陳錫洵募款蓋自來水廠,讓他們生活改善,水廠落成時,居民還放鞭炮慶賀。
鐘嘉順在自來水公司中埔配水池旁,發現五十二年建的飲水思源紀念碑,碑文斑駁,他用相機拍下以電腦放大辨識。又找到教廷駐華大使葛錫迪參觀自來水廠相片,佐證這段歷史。水公司第五區管理處說,水廠改為配水池,供應上萬用戶使用,神父愛心募款建水廠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