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債危機再度吹響警號。針對歐元區決議賽普勒斯須從十九日起對所有銀行存款課徵「存款稅」,《經濟學人》雜誌及《華盛頓郵報》皆痛批歐元區舉措失當,可能在整個歐元區引發擠兌風潮,並可能再度喚醒歐債危機的骨牌效應。
賽普勒斯僅有一百一十萬人口,但銀行總負債額卻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八倍(整個歐元區僅為三點五倍),主要是因為許多銀行存款都來自俄羅斯的富豪。由歐元區對賽普勒斯紓困,來確保銀行業不致倒閉,等於是讓德國納稅人來保障俄羅斯富豪的存款;德國政府基於政治考量,主張賽普勒斯民眾也須承擔痛苦。
華郵指出,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官員一再保證銀行存款戶絕不會蒙受任何損失。如今這項保證已成泡影,現在歐洲央行必須高度警戒,嚴密監視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甚至義大利是否會因此而出現擠兌現象。一旦如此,估計這些國家的銀行存款可能立即被提走一成。
《經濟學人》指出,此項政策犯了三大錯誤。第一,此舉勢必令其他困難國家的存款人感同身受,從而引發全面擠兌風潮,並再度喚醒歐債危機的骨牌效應。
第二項錯誤,則是不公平。此舉使許多賽國的小老百姓受損,但持有債券的大戶卻無傷。
第三,則是戰略錯誤。歐債危機已平靜數月,主要是靠歐洲央行決心協助困難國家。然而歐元區採取這項政治性的決議,將使央行鋪設的安全網遭到質疑。
《經濟學人》強調,要提高銀行流動性,必須鼓勵民眾多存款,然而現在對存款戶課稅,將使存款戶的信心蕩然無存。歐元區應該用「歐洲穩定機制(EMS)」的基金,對銀行業進行資本重組,來切斷銀行財務與政府財政之間的關聯性。
華郵也指出,賽普勒斯的情勢發展將對歐元區帶來一次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