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時用的墨水組嗎?文建會主辦的「走向人民」特展,周日起將展出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普希金、蕭洛霍夫的相關文物約五百件,在台南與台北展出近半年。
對台灣的讀者而言,托爾斯泰早已耳熟能詳,他的《戰爭與和平》寫活了十九世紀拿破崙侵俄,三個俄羅斯貴族家族在戰爭與和平的年代裡,經歷無數的苦痛生活後,終於體驗出人生真諦的故事。
托爾斯泰一生寫了三部長篇,除了《戰爭與和平》,還有知名的《安娜‧卡列尼娜》,唯有他六十歲才完成、最能代表他最後心境的《復活》,反而較不為人知。
《復活》是取材自真實故事:一名年輕人從事陪審,發現被控偷竊的妓女,竟然是自己當年誘拐的少女,她從被誘拐後開始墮落,青年天良發現,向監獄申請跟這名女犯人結婚,女犯人也在獄中轉變心性,朝良善邁進,卻罹患斑疹傷寒死亡。
托爾斯泰晚年深信,懂得懺悔才能與內心邪惡鬥爭,於是他重新認識自己,明白唯有認錯,才能在道德上復活和精神上新生。
所以,他讓小說的男主角最後想通了:「要克服使人飽受苦難、駭人聽聞的罪惡,唯一可靠的辦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的罪。」
《復活》其實是懺悔錄,犯錯並不可恥,每個人都會犯錯,可恥的是犯錯後不承認錯誤,更不知道懺悔。
去看看托爾斯泰用的墨水組吧,他用這個墨水寫出一個真理:承認自己的罪,並深深懺悔,你就能復活,重新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