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把「低血壓」與「貧血」扯在一起,其實兩者不相干。貧血多半來自慢性病, 例如腎逐漸衰竭、慢性(長期性)胃腸出血、潛伏性的癌症或輕度而發展遲緩的血液疾病(如白血病)、目前少見的寄生病。這些人的貧血輕中度都有,血壓多半不偏低,症狀類似「感冒」或「胃腸疾病」 ,有些甚至不知不覺。
貧血的診斷端賴驗血檢查,體檢時最好包含在內。貧血的檢查包括紅血球的數量與大小、紅血球比容、總血色素含量、血色素比、白血球數量、與血小板數量等,有時須加上白血球的分類比。
當貧血發生時,如果是紅血球增大或血色素比增高,就得加測VitB12與葉酸的血流中含量,因為兩者的缺乏是這類貧血常見的原因;但兩者或兩者之一的缺乏很少造成中重度貧血。
有些老年人會因造血的骨髓逐漸老化(逐漸的纖維化)而略呈貧血,只要平日低量補充補血劑,對健康並無大礙;但這必須經過三、四年以上的長期觀察,才能判斷。
若紅血球體積縮小,而血色素比偏低,受檢者又少有感覺,千萬別急著補充補血劑,尤其是鐵劑;必須優先檢測血中鐵劑含量,並拿過去幾年來的結果相比較,必要時還得請教家庭醫師,或進一步由血液科醫師追查。因這裡頭包含缺鐵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隱性或顯性),以及其他先天性缺陷或重病的存在。
白血球的分類有助於急性感染、血液疾病、寄生蟲病、過敏性疾病等的鑑別診斷;這些都得由家醫科、感染科、寄生蟲科或血液科醫師經手,不能等閒視之。
血液疾病常跟其他器官有關,除骨髓外,幾乎包羅萬象,肺、肝、腎、脾等都可能牽扯,影像學(例如:X光照像,超音波檢查)檢查不能免。
(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老年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