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歐盟商會昨日在北京發布《中國對歐盟境外投資報告》表示,有百分之七十八的受訪中國企業表示在歐盟遇到經營層面的困難。
歐盟因擁有先進的科技、技術熟練的勞動力等優勢,一直被中國投資者視為穩定的投資環境。同時,相較北美和澳洲等國家和地區,歐盟國家也較少存在因國家安全因素而導致的反對中國投資的歷史。
但事實上歐洲的經營環境卻並未被中國企業視為最易應對的環境。在這份由中國歐盟商會、畢馬威以及羅蘭貝格公司合作撰寫的調查報告指出,有百分之七十八的受訪中國企業表示在歐盟遇到經營層面的困難,其中大部分問題涉及官僚體制及高成本。
其中,最多的障礙包括中國雇員在獲得簽證及工作許可方面的困難,以及涉及歐洲勞動法方面的問題。由於歐盟有二十三種語言的二十七個成員國缺乏統一立法,如何更好地理解市場也是中國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羅蘭貝格公司全球董事會成員、亞洲區總裁常博逸(Charles Edouard-Bouee)說:「歐洲目前已成為中國企業投資戰略的完整組成部分。我們在與這些企業的合作中感到歐洲確實是他們投資的首選,但他們也遇到了許多現實的經營層面的困難。」
因此,受訪的中國公司對歐洲政策制定者提出了多項建議,如提供稅收優惠政策、加強諮詢服務、提供更多與法律環境相關的支持,放鬆簽證和工作許可證限制,放鬆勞工法限制等。
儘管中國企業在歐盟遇到種種困難,畢馬威合夥人羅德曼(Thomas Rodemer)仍表示,在歐盟投資的中國企業對其在歐洲的前景有信心,並正在積極尋求擴大規模。
據報告,有百分之九十七的受訪中國企業計畫在未來繼續對歐盟進行投資,百分之八十二的企業計畫在現有投資額基礎上加大投資力度。
對此,中國歐盟商會主席大衛(David Cucino)評價稱,中國對歐盟更大力度的投資是積極的趨勢。他表示,目前在歐盟經營的中國企業將更多涉及兼併與收購業務,以求從歐洲企業獲取技術、品牌及相關經驗。
據統計,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中有百分之三十來自歐盟,而歐盟的外商直接投資中來自中國的僅占百分之一點四,但近年正在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