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羅老」號火箭昨天順利升空後,已抵達預定目標高度,並成功施放衛星。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南韓首枚運載火箭「羅老」號(KSLV-I)在首爾時間昨天下午四時從全羅南道高興郡外羅老島羅老太空中心(Naro Space Center)發射升空,使南韓成進入「太空俱樂部」(Space Club)的第十一個國家。
這項任務是南韓未來太空計畫分水嶺,也是賭上民族自尊的大挑戰。北韓去年十二月成功利用自製載具將一枚衛星送上軌道,讓南韓發射任務壓力倍增。
羅老號並非完全「南韓製造」。它重一百四十噸,由兩節火箭組成。第一節火箭由俄羅斯國家太空中心製造,能產生一百七十噸推力。第二節火箭由南韓研製,推力八噸。南韓要把「羅老」號送上太空,也經歷了一段艱辛歷程;二○○九、二○一○年兩度發射失敗,去年十月及十一月的發射計畫也都因技術障礙被迫取消,引發對南韓火箭計畫可行性的質疑。
羅老號昨天升空九分鐘後抵達目標高度,並與載運的衛星分離。送出衛星的當下,聚集在羅老太空中心的科學家與官員高聲歡呼、鼓掌並相互擁抱。
南韓教育科學技術部長官李周浩在太空中心告訴記者:「分析各項數據後,我們確認羅老號成功將科研衛星送至預定軌道。」
南韓「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羅老」號在升空五十四秒後突破音速;兩百一十五秒、在距發射基地兩百四十五公里、高度一百七十七公里的太空,衛星封蓋成功分離;兩百二十九秒後,第一節引擎熄火;兩百三十二秒後,第一節火箭預估墜落於距南韓發射基地兩千七百公里的海面上;三百九十五秒後,第二節固體燃料點火,以此推動力將「羅老」號送進目標軌道上;五百四十秒,將衛星分離並送進軌道。
報導說,「羅老」號在發射一小時後可初步確認是否正常進入軌道,發射兩小時後,位於挪威斯瓦爾巴德的地面衛星接收站對衛星信號進行初步探測。
南韓科學技術院人造衛星研究中心會對衛星展開進一步的追蹤探測,最終判斷衛星是否正常運轉,整個過程約需十二小時。
另據南韓媒體報導,北韓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金正恩已經下令,「在一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兩天內完成檢查工作後,實施核子試驗」。
一名通曉北韓事務的南韓消息人士透露,金正恩二十六日在平壤召集勞動黨和軍方核心幹部舉行秘密會議,並下達此令。
該消息人士表示,聽說中國大陸當局已經掌握了北韓此次會議上討論的六項核心內容。南韓政府當局也表示「確實有相關諜報,已經透過對北韓情報蒐集活動證實內容屬實。」
分析認為,從這些內容看,北韓已向全軍宣布戒嚴命令,進入準戰時狀態。
消息人士指出,金正恩還表示要格外留意與中國的關係,並要求「強調核子試驗是守衛國家主權的正義行為」。
新聞小百科 太空俱樂部
所謂的太空俱樂部,是指具有獨立進入太空(發射衛星)能力的國家。
從1957年人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迄今,有11個國家用自己的火箭發射衛星。分別是:蘇聯(1957)、美國(1958)、法國(1965)、日本(1970)、中國(1970)、英國(1971)、印度(1980)、以色列(1988)、伊朗(2008)、北韓(2012)及南韓(2013)。
註:蘇聯已解體由俄羅斯和烏克蘭繼承,法國和英國已併入歐洲統一的航天計畫,屬於「歐洲」單一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