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女兒都會跟我提起班上一位女同學被言語暴力的事,我注意到她每提到這位女同學時,眼眉之間都會顯露出不捨的神情。
我問她:是否曾幫她說過話?又問:當女孩被排擠時,她是否不畏議論與她做朋友呢?女兒非常誠實地坦白自己的怯懦,她雖為女同學感到不平,但卻不敢為她出頭,因為她怕被貼上標籤,怕自己也成為言語霸凌的另一個受害者。
見她天性敏感善良,我用溫和不帶批判地口氣說出自己的想法:當我小時候被欺負時,總希望有人能為我出頭,因此,我可以想像那個被欺侮的小女孩,也一定希望有個天使可以幫她說話,或者和她做朋友。
我的話語觸動了女兒的惻隱之心,但她也坦誠自己的害怕和顧慮,我笑著安慰她,只要她內心可以分辨對錯,並不需要勉強當英雄,因為不是人人都能當英雄的,若她能將心中道德的那把尺拿準就很好了,頓時她心頭的憂慮一掃而空。
有一天,我去圖書館借了本繪本給女兒看,這本書描述平靜草原的綿羊過著安逸的生活,後來出現了大野狼,趁夜晚將羊兒吃掉。剛開始羊群都不以為意,心想被吃掉的羊不是太老就是太虛弱,全存著與我無關的心態。直到一隻小羊提出要對抗大野狼的想法,羊群們才開始正視這個問題,拿出勇氣,對抗大野狼,故事的轉折全由一隻小羊發聲而起。
沒想到我只是借此繪本加強女兒的道德觀和培養心中逐漸燃起的小小勇氣,結果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女兒放學回來高興地與我分享,說今天她看到女同學又被欺侮了,她鼓起勇氣制止施暴同學,剛開始內心非常害怕,不過,她想起媽媽的童年往事和小綿羊故事,小勇氣就在心中給了她無形的鼓勵。
後來,教室開始有聲音支持女兒,一個、二個、三個……都跟著跳出來指責欺侮人的同學。
至此,我的眼眶早已泛紅了,我相信女兒一定體會到,只要堅持做對的事情,一定會有好的結果,並且也會影響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