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全台知名、號稱「稻米界LV」的台東池上米,昨天出口到中國大陸山東濟南市,這是池上米首次以大三通規模外銷大陸,平均價格比台灣多出二成,先前登陸都透過小三通,數量不多。離上次外銷日本,已相距六年。
池上鄉農會總幹事徐月娥表示,昨天上午確認收到貨款,池上米下午在縣長黃健庭等人見證下,十六點六二噸的池上米,以一千三百八十五包十二公斤包裝裝上貨櫃車,運往高雄港,再以船運直航出口到山東,交給買方中糧國際公司,為池上米打開另一個外銷市場。
她說,這次出口數量僅占池上米全年生產總量千分之三。「但台灣畢竟是池上米的根,我們不會全都賣往大陸,讓台灣人吃不到。」
徐月娥表示,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山東省貿易商來台參觀池上鄉農會,認為農會的稻米檢驗制度健全,又經過政府多重安全把關,超乎一般水準,事後不斷洽談,但受限兩岸糧食進出口規定,一直無法簽約。
但去年七月,政府對大陸出口解禁,讓雙方克服政令問題,如今才能完成出口外銷。農會推廣股長黃榮欄說,過去都是以參加展覽、比賽的名義,以「專批」模式讓池上米進入大陸,最多也只有三噸,且要透過小三通分批零散帶入。
農糧署東區分署長王長瑩表示,政府限制外銷到大陸糧食總量為五萬公噸,前年總外銷量才一千五百公噸,去年馬上增加到三千公噸,其中,後半年有七百七十公噸銷往大陸。不過主要外銷地區還是以未種稻的香港、新加坡為主。
徐月娥說,很多人質疑,池上米在國內已賣到不夠,為何還要銷到大陸?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農會責任是照顧農民,稻米要銷到價格高的地方,農民才有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