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人信任危機 致社會內耗衝突

 |2013.01.08
882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社科院昨天在北京發布《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二○一二—二○一三(社會心態藍皮書)》,藍皮書顯示,中國社會總體信任指標進一步下降,低於六十分的「及格線」,出現了人際間不信任擴大化、群體間不信任加深等新的特點,並且導致社會的內耗與衝突加大;而在二○一二年網路維權事件中,社會民生類事件占三成,在全部網路維權事件中位居第一。

分析二○一二年前三季天涯社區維權輿情事件,藍皮書顯示,二○一二年網路維權事件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主要領域,大致分為社會民生、涉法涉警、企業糾紛、反腐倡廉、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災害事故七大類。其中,社會民生類網路維權事件占樣本總量的百分之三十六點七六,位居第一。

藍皮書分析,在民生類輿情事件中,輿論往往很快呈現出強勢發展,同時展現一致性的網路意見。例如輿論對強徵、強拆事件表現出憤怒情緒,是民生類輿情事件的共同特點。強徵、強拆事件引發的維權占社會民生類網路維權事件的百分之八十一點八五,其中百分之三十六點七三引發大範圍群體抗議。

報告同時指出,網路維權事件中,涉法涉警類事件比例為百分之十三點三五,大部分是由粗暴執法引起;企業糾紛類事件比例為百分之十二點八,多數是勞資糾紛和福利待遇引起,廣東省事件爆發比例最高。

反腐倡廉類事件比例為百分之十二點五八,以貪汙腐敗為主要誘因;公共衛生類事件比例為百分之十點五,以環境汙染占大多數;社會安全類事件比例為百分之七點五五,多數是因黑勢力打砸、火併而引發。

災害事故類事件比例為百分之六點四六,主要關乎違規採伐和安全事故。總體上,因維權引發的群體事件數量為三百七十四起,占樣本總量的百分之四十點九二。

社會信任度 京、滬都下降

藍皮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市居民進行的社會信任調查顯示,社會總體信任程度得分為五十九點七分,其中,對社會信任總體情況持肯定態度並表示「非常信任」的占三成九,表示「比較信任」與「一般」的占四成九三和三成五六。與上一年調查相比,北京和上海的社會信任程度都大幅下降,只有廣州略為上升。

藍皮書稱,社會信任指標下降的一個特點是人際不信任的擴大化,調查發現,城市居民的人際信任由近及遠分別是親屬、親密朋友、熟人和陌生人,只有不到一半調查者認為社會上大多數人可信;另一個特點是群體間不信任加深和固化,表現為官民、警民、醫患、民商之間等許多主要社會關係之間的不信任,也表現在不同階層群體之間的不信任。

藍皮書分析,中國社會信任水平下降,原因可能來自頻發的公共事件,衝擊市民對社會的誠信感受。調查顯示,民眾對政府機構、政法機關的信任度不高,對廣告、房地產、食品及藥品製造、旅遊和餐飲等行業的信任度極低。藍皮書認為,社會不信任導致社會的內耗與衝突加大,也誘發許多社會事件。

藍皮書稱,中國社會正經歷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傳統的人際信任被打破,新的制度信任未完全建立,造成了信任下降,轉型期社會信任危機頻發,人們對社會信任問題日益關注。

藍皮書建議從三方面提高社會信任水平:(一)公共權力信任的重建應以推動權力的公開透明運行為基礎,提高公權力的誠信度;(二)切實做到信息公開和有效的輿論監督,鼓勵民眾參與和社會監督,讓權力在監督下運行;(三)打擊背信、失信的組織行為和個人行為,建立信任獎懲機制,讓社會信任回歸良性運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