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建會昨天公布十一月景氣燈號,為連續第三個月亮出黃藍燈,但綜合判斷分數增至二十分,距離黃藍燈上限只差兩分。官員表示,最壞情況已過去,國內景氣逐漸脫離低緩,只是復甦力道微弱,明年雖充滿挑戰與變數,仍可審慎期待。
經建會表示,十一月金融面、生產面、消費面指標持續改善,貿易面衰退情況漸趨和緩,勞動市場維持穩定;雖然燈號仍維持黃藍燈,綜合判斷分數由十月的十九分,增加到二十分,增加的一分是由製造業銷售值由藍燈轉為黃藍燈,其他指標燈號維持不變。
經建會經濟研究處長洪瑞彬表示,主要國際研究機構預測,全球明年經濟成長率高於今年,景氣觸底後緩步復甦,但美國財政懸崖有待協商、歐債問題短期難擺脫、中國是否硬著陸,對台灣出口的影響須關注。
洪瑞彬引述國內製造業調查,例如十一月採購經理人指數及營業氣候測驗點,顯示企業對未來不是那麼悲觀;不過,內需部分因實質薪資未能提升、股市量能偏低等因素,將影響民間消費擴增,消費信心轉緩,經濟動能推升方案須持續執行,如果能發揮預期效益,可刺激景氣復甦。
洪瑞彬表示,領先指標的六個月平滑化年變動率經回溯後,連續第四個月上升,且升幅擴大,景氣「擺脫最壞情況」,但「力道微弱」。他進一步指出,可確定最壞情況已過去,但還不能確定未來幾個月是否繼續好轉,仍有風險;明年經濟充滿挑戰與變數,但可「審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