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紂王當上皇帝不久,就開始命令工匠,為他雕琢一把象牙筷子。
親戚箕子見此現象,便感嘆地說:「象牙筷子肯定是無法配上土做的瓦器,只能配犀角雕的碗;白玉琢的杯,更不可能拿來盛野菜、粗飯,只有山珍海味才能相配了。那麼,我國境內之物將不能滿足他的欲望,還要去徵收他國珍寶奇物,各種奢侈之舉就從這兒開始,想到以後的結果,禁不住為他擔心。」
紂王的貪欲果然越變越大,不僅抓了成千上萬的工人為他修建三里之大的鹿台,及以白玉為門的瓊室,還搜羅各種珍寶、奇禽異獸,並在鹿台旁以酒肉為池林,使裸露男女追逐遊戲,取此為樂,致使全國百姓紛紛造反討伐,最後,紂王死於鹿台的熊熊烈火。
三國時代,劉備在臨終時,留給劉禪的詔書就寫道:「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箕子從紂王的微小舉動中,見到往後的發展,並了解其中的禍患,亦和劉備所提到的「勿以惡小而為之」道理相同。
可知,聖賢或是智慧之人,善於從微渺之中預見災禍的苗頭或察覺吉兆,得以避禍挽救局勢,讓自己處於優勢。由此可見,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小看自己不知不覺中所養成的壞習慣、惡行為,而需從中見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