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才說一句,你就回十幾句,這樣愛發表高見,下次的家長會換你去,別在家進盡說些長篇大論,真是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媽媽:「你的腦袋是水泥做的,實在是不可理喻。」一句來一句去的,讓一旁的孩子大聲地問:「爸,什麼是老太婆的裹腳布?為什麼媽媽說你的頭腦是水泥做的。那我的腦袋是什麼做的?」媽媽:「那只是打個比方說而已,是說你爸爸的腦袋一點都不懂得變通。」
孩子:「啊!我明白了,老師今天有教形容人的用法。譬如說,一個人很會說話,就說他能言善道、舌燦蓮花;若說一個人好心腸,可說……」孩子話未說完,夫妻兩又開始鬥嘴了,孩子趕緊出聲:「你們現在的情形有句話可以形容,那就是『最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面前,你卻看不見』,你們是不是這樣才需要用到像擴音器的音量,是嗎?」話一說完,一溜煙跑掉了,留下一臉錯愕的的夫妻。
人在生氣時,由於情緒使然,導致言語有誇大的成分,音量也會不自覺的提高,說出的話就不是那麼的真實。常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覆水難收」,有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其所造成的傷害,讓彼此留下陰影。
在佛光菜根譚裡提到;「言語的溝通,以體諒包容為雅量」,溝通時的語氣和緩,就不會使對方生起怒意,更忌惡口相向,強詞奪理,舊事重提。良好的溝通要彼此能達成共識,而不是要造成兩敗俱傷,言語的運用不可不慎。(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