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主導的跨國研究團隊,經歷十幾年,成功找到三個導致亞洲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易敏感基因位點。這項新發現為肺癌早期篩檢防治、藥物標靶治療找到重要契機,也揭開很多女性為何不吸菸、不作菜,卻照樣罹患肺癌的原因。
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台大、台北榮總、台中榮總、長庚、成大、高醫及中研院組成的台灣肺癌遺傳流行病學研究團隊,結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肺癌遺傳流行病學研究團隊,進行跨國合作,針對台灣、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新加坡及香港等亞洲國家,總計近一萬名罹患肺癌與未罹患肺癌的不吸菸女性,進行DNA標記的全基因組掃描與對照研究。
研究團隊成功發現三個全新的肺癌易感基因,分別是第十號染色體的VTI1A、第六號染色體的ROS1-DCBLD1和HLA class II等三個位點,為亞洲不吸菸女性肺癌風險與遺傳特性找出有利證據。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遺傳》。
研究計畫主持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熊昭表示,這項研究證實亞洲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風險,和一些遺傳特性有關,而這些特性又和吸菸造成的肺癌不同。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表示,這三個易敏感基因不見得每人都有,但若亞洲女性有這些基因,就算不吸菸,罹患肺腺癌的機率高於其他女性。未來可將這些易敏感基因列為篩檢對象,一旦檢出亞洲不吸菸女性體內有這些基因,就應進一步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及早找出肺腺癌,及早治療。
楊泮池表示,早期肺腺癌開刀治療存活率很高,以腫瘤直徑小於三公分的第一期肺腺癌為例,透過胸腔鏡的微創外科手術摘除後,五年存活率超過百分之七十;如果腫瘤小於二公分,五年存活率更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國人普遍認為,廚房油煙是導致女性罹患肺腺癌的主要原因,楊泮池強調,廚房油煙不一定和這些不吸菸女性罹患肺腺癌有關,只能推論可能和肺腺癌有些相關性,每天得下廚的女性不用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