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專欄時,我在美國東岸,剛經過一場風災。這專欄在《人間福報》刊出的時候,我應該又踏上旅途,一路從邁阿密飛到布宜諾斯艾利斯,此刻正在南美洲安地斯山脈下。
旅行時,我照例帶著我的iPad。iPad裝了應用軟體(apps)—「kindle」,裡面下載了英文小說。多希望波赫士與聶魯達有多一些英文譯本可供下載,我是因為這兩位作者才對他們的祖國充滿興趣?或者,正因為要去這兩位作者出身的阿根廷與智利,又把他們的作品拿出來重讀。
行囊中有iPad權充閱讀器,好像帶著一個微型書庫。充了電,就可以享受屬於讀者的快樂。愈來愈離不開這類e化產品,iPad在手,如同攜著移動的書架。
iPad上除了種種資訊,還有好看的小說。一日一日,對這面板的依賴愈深。前一陣在美國東岸,知悉颶風珊蒂將至,第一件事竟是上亞馬遜網站買電子書。趁著wifi暢通,將近來想讀的英文小說一次買齊,下載到自己的iPad上。
隨時可能陷入黑暗,我像是儲備乾糧一樣儲備著書。外面風狂雨急,我捧著微光的一片面板。亮度很穩定,眼睛覺得很舒服(若不是iPad裡的應用軟體「kindle」,而是直接用「kindle」,電子墨水的質感會更好),窗外風強雨急,「kindle」卻給人貼切的安全感。
什麼時候開始?對電子書好感也益深。我常在亞馬遜網站上搜尋曾經讀過的英文小說,巴不得都出了電子版本,我就不用在旅行時候想念不在手邊的書。除了在亞馬遜買電子書,還可以上公立圖書館網站借閱電子書。限期一到,自動在iPad上消失不見,少了還書的麻煩。
對我這種夜貓子,尤其方便的是隨時心血來潮,動動手指,按幾個鍵,完成買書手續。它二十四小時不打烊,不必出門、不必趿著鞋衝進書店,幾秒鐘後,已經下載到手邊的iPad上。同時,再動動手指,還可以瀏覽這本書的評論,讀讀專業書評人的意見、讀讀一般讀者的心得,有興趣的話,還可以連接作者的生平資料,若對作者其他著作有興趣,網站上有的,隨時可以按鍵買下。
因為iPad超低耗電量,這個閱讀器的續航力驚人!
風暴的夜晚,停電不怕了。iPad充好電,就可以徹夜讀下去。同時記起來,當年做年輕媽媽的時候,住美國東岸,我也總是在風雪夜讀小說。那時候,幫孩子準備幾本童書,還有熱熱的巧克力,一家人窩在壁爐邊分享閱讀的樂趣。
雪若太濕太厚,壓倒電線桿,屋子裡就會斷電。當年,壁爐是唯一的光源,壁爐前地毯上,就著閃爍的爐火,辨識書頁上的文字。
壁爐裡劈啪啪燒著木柴,除了取暖,更帶來奇異的倖存之感。或者,暴烈的天氣其實是某種預示,在浩劫之前,成、住、壞、空,而壞去與成空之前,如同張愛玲寫過:「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更大的破壞就要來了?而此刻何其有幸,藉著一點爐火,擁有幸福的瞬間。
至於眼前這二十一世紀,鐵定是更幸福了啊。還有手裡的「kindle」,下載一堆好看的小說。藉著這個英文原意是點燃、照明的「kindle」,彷彿在黑暗之中,望得見隧道盡頭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