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左)十九日在仰光的緬甸國會與緬甸總統吳登盛相談甚歡。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的亞洲行昨天抵達緬甸,被視為具有「歷史性意義」,他在緬甸最大都市仰光受到熱烈歡迎,敦促緬甸總統吳登盛打開經濟改革的大門,並前往會面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與她交流民主經驗,大讚她追求民主真諦的勇氣與和決心。
讚翁山蘇姬充滿勇氣
被視為民主指標的美國和剛脫離軍國主義籠罩的緬甸進行密切交流,意義非凡,歐巴馬為第一個親訪緬甸的美國總統,讓這趟「破冰之旅」備受世界矚目;歐巴馬昨天親身感受緬甸民主改革的變化,吳登盛身穿紫色紗籠和白襯衫前往會面,表示將致力於加強和美國的外交關係。
而歐巴馬訪緬最重要的行程,就是和翁山蘇姬的互動。歐巴馬在演講中大讚翁山蘇姬的作為,並對她奉獻民主的付出給予肯定。不過翁山蘇姬特別在會面中,警告國際社會有關緬甸的政治改革,可能是「成功的幻象」,必須小心應對。
翁山蘇姬昨天於她的湖畔小屋與歐巴馬進行會談。這也是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歷史性的首次面對面會談。歐巴馬在會後記者會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裡,從翁山蘇姬獲釋到她個人領導的政黨在議會選舉中取得勝利,都讓這個國家的民主進程備受鼓舞。
不過,翁山蘇姬則是對於緬甸近期以來快速的政治改革做出警告,她表示,任何政治轉型時期,最怕的是所有人都認為成功在望,她將此稱作「成功的幻象」,並強調千萬不能被這種幻象所蒙蔽,必須更加小心謹慎。
歐巴馬座機空軍一號昨天降落仰光,他雖只在緬甸停留六小時,卻是內容十分紮實的六小時,包括先會晤總統吳登盛,然後拜訪民主鬥士翁山蘇姬。最後一站是在緬甸大學生數十年來不斷示威抗議軍事統治的仰光大學演說。
象徵緬孤立黑紗褪去
這些行程,站站象徵緬甸數十年對外孤立、對內壓制的黑夜真正逐漸褪去,民主開放的黎明降臨。
歐巴馬緬甸行的壓軸高潮是仰光大學演說。他說:「今天,我來貴國兌現我的承諾,並伸出友誼之手。」他稱讚緬甸「進步的火花」,但表示「這個出色的(民主改革)旅程才開始,而且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他敦促政府尊重人民集會權利和新聞自由,並修憲以降低軍方參與政治,人權團體則批評歐巴馬太快肯定仍在侵犯人權的緬甸政府。
歐巴馬在仰光大學演說,有深遠的政治和歷史意義。這裡是緬甸獨立運動(脫離英國)的中心,也是緬甸民主運動的中心,數十年來,緬甸大學生在這裡集結反抗軍事統治,屢仆屢起。一九九○年代,軍事執政團為了防止學生聚集示威,將宿舍封閉,將大多數學生趕到郊外分校上課。
伴手禮1.7億美元
除了象徵性的鼓勵,美國還有實質協助,歐巴馬宣布給緬甸一億七千萬美元 (約新台幣四十九億三千萬元)發展援款,分兩年撥付,主要用於籌畫民主機制和改善教育。同時,美國宣布重啟二十年前關閉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緬甸辦公室。歐巴馬後續飛往柬埔寨,今天在金邊出席東亞高峰會,周三上午飛返華府,結束他任上第五次亞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