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變大以後…
這原本是一個假設性的命題。
然而,隨著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這個原本是假設性的命題,竟然被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肯定為真議題!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日,胡錦濤在向中共十八大報告時宣示:「將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屈服於外來壓力,並推動『新型大國關係』……」。
這一段「宣示」,充分突顯中國強烈的「大國」心態,並清楚地表明,未來的中國將與美國等世界強權在國際舞台上分庭抗禮,而中國也已經準備好了…將與全球所有「大國」正式開展「新型大國關係」!
早在二○○三年十一月七日,當時的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在中美關係研討會上毫無避諱地宣稱「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當天與會的諸多美國學者專家也公開表示「中國是新興超級大國」。
二○○二年,國際貨幣基金(IMF)也曾經公開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如果以購買力平價(PPP)為評比基準,在一九九五至二○○二年的八年期間,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占百分之二十五,超越美國的百分之二十、歐盟的百分之十五與日本的百分之二,因此,IMF認為,中國與美國可以並列為當時世界經濟成長的雙引擎!
二○一二年二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公布了一份有關中國經濟實力的調查研究報告,報告內容是根據中國各省的GDP總量、人均GDP、進出口貿易等數據,綜合分析各省的經濟實力和世界上哪些國家「相當」,結果發現:
江蘇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白俄羅斯;浙江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亞塞拜然;廣東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哈薩克;山東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南非;遼寧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哥斯大黎加;福建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古巴;河北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阿爾巴尼亞;湖北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安哥拉;陝西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模里西斯;黑龍江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烏克蘭;寧夏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瓜地馬拉;新疆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埃及;湖南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薩爾瓦多;廣西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史瓦濟蘭;安徽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約旦;甘肅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伊拉克;貴州省的經濟實力相當於印度;香港的經濟實力相當於新加坡……。
《經濟學人》的這份研究報告,的確令人「印象深刻」!
當中國真的變大以後……世界將如何因應?台灣將如何自處?在在都是很大的問題!雖然,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但是,從釣魚台事件,可以發現中國的「立場強硬」;從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發現中國的「立論強勢」;從美國欠中國一屁股債,可以發現中國的「立足強悍」!
台灣未來應如何接招?英明的馬英九總統所率領的「黃金團隊」應該馬上回過神來好好想想清楚,今後的台灣,在爾虞我詐的國際間,究竟該如何「建立新關係、新聯盟」?如何「尋找新市場、新利基」?如何「開發新技術、新產業」?
過去一些騙人的口號,什麼「庶民經濟」、「幸福經濟」、「有感經濟」都趕快打包收起來吧!
趕緊把「用人圈子」擴大!趕快找人來幫你吧!未來的路不好走!「慢跑」是無法解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