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糖尿病、高血壓十五年病史,六年前又被診斷為失智的母親,有許多失智症狀;尤其近兩年來,在午後會呈現嚴重焦慮的黃昏症,常嚷著要回家(經過多次揣摩,回家其實是要外出 )且伴隨著高頻率如廁行為。
母親頻上廁所現象,究其因或許是擔心外出後將有不便,先上廁所求心安;不過向來喝水不多的母親顯然無太多尿可排。又因我們偶爾嗅到內褲有尿騷味,因此推論也可能母親自覺有遺尿,一向愛乾淨的母親就藉上廁所來清理。
我最近兩次陪母親進入廁所,堅持母親必須排完尿後加以擦拭,發現母親許久才排尿,量亦不少;因此懷疑她是否有尿意卻無法順利排出或排淨,才會頻上廁所?
父母照顧嬰幼兒,藉著噓尿來訓練小孩脫離對紙尿褲的依賴,因此若為母親噓尿,或許可減少母親的焦慮。其後我每天陪母親上廁所,藉聊天來轉移其壓力,以拉長時間來達到排尿目的。
初期母親對我控制衛生紙的做法極為不悅,我故作不理,謊稱目前「先進的廁所」是由專人給紙服務,她自是不信,卻也難奈我何;尤其針對母親夜間躁動行為,醫師另開有睡前鎮靜劑,我選在晚間九時左右佐以小塊肉餅(客家籍的母親從未忘記客家肉餅的香味)哄其服下鎮靜劑,接著上廁所、漱口後再就寢;如此,母親通常會在第二天近四時左右才需要如廁,而照護者才得以有較長的休息時間。
母為幼子噓尿盼長大,子為母親噓尿心惻然。母親生性溫和內斂,病後卻喜怒形於色,不僅口出低俗話語,且有時會近乎失控的竊笑。情緒抑鬱時,常沉默不語或語氣極為不耐;亢奮時,則會使用國、台、客語乃至日語單字和我鬥嘴;有一次還模仿電視中的台詞「小 Case」,實在經典! 所以母子在馬桶前爭辯時,每每因其情緒好壞而有尖銳對話。尤其在屢向我討衛生紙而不得時,會忿忿地說:「你實在是糟蹋人。」
我看過孩子享受被噓尿的滿足和頑皮,也曾有為自己孩子噓尿的喜悅和期待,只是幫八十三歲的母親噓尿,內心總泛著陣陣的酸楚和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