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齋明寺增建 獲建築首獎

 |2012.11.06
8008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二○一二台灣建築獎」昨天揭曉。建築師孫德鴻設計的「大溪齋明寺增建」,以低調的「減法設計」,融合新舊建築,在二百零三件作品中突圍,勇奪首獎。

台灣建築獎由《建築師》雜誌舉辦,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獎項。首獎之外,還選出七名佳作,分別為馬祖高中(境向聯合建築師事務所)、醫療器材宜蘭廠(餘弦)、那瑪夏民權國小(九典)、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竹間)、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張瑪龍+陳玉霖+荷蘭de Architekten Cie)、富貴三義館(江文淵)、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謝英俊)。

十年前,孫德鴻便以「淡水十三行博物館」奪得台灣建築獎首獎,卻因此案慘賠,收掉事務所。二○○四年,他得到齋明寺的設計機會,重開事務所。但他表示,八年來,事務所只做了二個案子,下月準備二度關門。

齋明寺是位於桃園大溪的三級古蹟,建於道光年間。一九九九年,寺方邀法鼓山聖嚴法師成為第七任住持,決定興建新護龍與新禪堂。評審指出,孫德鴻以減法、單純、低調手法,在古寺旁增建禪堂、寮舍及齋堂;運用迴廊與簡單的清水混凝土構築,創造一個新舊建築對話的寧靜空間,呼應新世紀「少即是多」的簡單美學與環保趨勢。

孫德鴻表示,已辭世的聖嚴法師,當時身體不佳,卻多次參與設計會議。現代宗教建築傾向宏偉輝煌,聖嚴法師對於齋明寺增建的要求卻是「蓋少一點,蓋低一點」,主張以多辦活動取代大空間的設置。

孫德鴻的建築觀也受聖嚴法師影響。他形容齋明寺是「減法的建築」,設計師得「盡力把心中許多東西拿掉」,如造型、高度、色彩,設計過程宛如一場修行。齋明寺外牆採清水混凝土,許多營造廠施作時會加以「化妝」,修飾色差與不平之處。孫德鴻卻堅持不化妝,保持素樸面目。

兩度得獎,孫德鴻兩度逃不過「得獎魔咒」。他表示,齋明寺一做六年,設計費只有幾百萬元;他接不到其他案子,只得收掉事務所。堅持品質與理想的他,目前只能「先休息一下」,等待新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