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讀高一的女兒,從小都是由父母專車接送上下學、補習、上才藝班或參加活動,至今還不會搭公車。同事雖常叨念個不停,卻樂於享受此「甜蜜的負擔」。
有人認為,應該趁孩子單飛前,多花時間陪伴,把握幸福;有人則覺得,應該隨孩子逐漸成長,慢慢放開攙扶的雙手,才能讓孩子培養獨立自主能力,兩者各有道理,並無孰優孰劣之分。
以我女兒為例,她就讀的小學,距離我的辦公室不遠,搭公車只要三、四站,剛開始,我不放心她「獨行」,堅持接送後一起回家。想不到,女兒在小二下學期時,就提議她可以自己搭車回辦公室,還貼心撒嬌:「媽媽太辛苦了!」
女兒勇敢的決定,讓我嚇一跳,但內心更高興她會為我著想。幾經女兒再三保證,決定放手讓她「試試看」。第一次陪她「模擬」搭公車,看她興高采烈招手,上車後笑容燦爛向司機問好,然後緊抓扶手,找位子坐下,不久,按鈴準備下車,下車時又不忘感謝司機。這一幕完全符合要求,我毅然答應她自己搭車。
幾年下來,女兒不但會搭車到辦公室,也會換車回家,梳洗、更衣和寫功課,樣樣自己來。而且,她和常搭乘公車路線的幾個司機,已建立良好關係,有時司機還會送她小飾品呢!
除了上班、上課的時間外,我們一家四口習慣膩在一起,溫暖甜蜜的親情,完全不因孩子學習獨立而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