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一二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昨日揭曉,頒給兩名美國科學家、杜克大學教授列夫柯維茲(Robert Lefkowitz)、史丹福大學教授柯比卡(Brian Kobilka)共享榮耀,表彰他們對「G蛋白耦合受體」的研究。讓細胞能感應環境的重要受體家族上有突破性成就,有助研製更有效的藥物。
諾貝爾得獎大會隨後解釋此項研究以咖啡作為比喻,人們日常生活中喝咖啡、聞咖啡,及品嘗咖啡的美味,都是透過身體內細胞膜上多種的受體,G蛋白就是負責細胞膜表面受體傳訊路徑的切換,科學家總稱這些受體就稱為「G蛋白耦合性受體」。該研究對未來醫學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義守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黃士哲指出,抗過敏、治療高血壓的藥物都與此有關,國內研究多半在藥理和生理學領域。
黃士哲解釋,受體蛋白質在細胞膜上,它接收外界訊號後,傳到細胞裡的G蛋白,再引發細胞反應。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孫維欣說,以人體來說,「G蛋白耦合受體」是七百多種受體的統稱,市面上約有四至五成的藥物是針對它設計。
孫維欣表示,列夫柯維茲是第一個發現「β-腎上腺素受體」(G蛋白耦合受體的一種)的人,他詳細研究了β-腎上腺素受體在人體內傳遞訊息的機制,也找到了一些調整、控制人體反應的蛋白質。二○○七年,這兩位學者一起用X光結晶學方法解出了β-腎上腺素受體的結構,這是人類破解的第二個G蛋白耦合受體結構,至今還沒有第三個。
β-腎上腺素受體可接受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在某些情況下控制人體心跳快慢、腸胃蠕動、應付緊急狀況等。孫維欣指出,人們了解它的機制和結構,就能以此開發許多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