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法國的雅霍許(Serge Haroche)和美國的溫蘭德(David Wineland),兩人發現不破壞卻能測量量子粒子的方法。研究人員先前認為這是不可能辦到的。兩人的研究成果,有朝一日可能開啟邁向超級電腦之路。
六十八歲的雅霍許在獲知得獎消息後表示,心情「相當激動」。雅霍許是法蘭西學術院(College de France)與巴黎高等師範學院(Ecole Normale Superieure,Paris)教授。同為六十八歲的溫蘭德則是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協會(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與科羅拉多大學波爾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研究團隊主持人。
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說,兩人的研究成就可能導致根據量子物理學,打造出新的超快速電腦。
瑞典評審團表示,兩人獲獎是由於「在測量和操控個別量子系統」的開創性實驗方法。評審團說,研究也導向建造出極端精確的時鐘,這種時鐘能成為新標準時間的未來基礎,精確度是當前銫原子鐘的一百倍以上。
兩位的專長是量子纏結(entanglement),兩個粒子交互作用時,就會出現「纏結」,意思是一個粒子會影響遠處的另一個粒子。即使兩個粒子分開,兩者的連結還會持續一段長時間。在纏結時,粒子也可能進入態疊加(superposition)狀態,這開啟了超級電腦之路。
現在的電腦用的是二元碼,資料儲存在一個不是0就是1的位元上。但在態疊加中,一個量子位元(qubit)可能是0或1,或既是0又是1。這可能增加很大的資料儲存空間,對於需要處理大量數字的工作大有助益,像是跑氣候變遷模型或破解密碼等。但仍有許多技術難關需要克服。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布聲明說:「這兩位諾貝爾桂冠得主藉由展示不會破壞、卻能直接觀測個別量子粒子,開啟了量子物理學的實驗新時代。」兩人將合得八百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三千五百一十四萬元)獎金。
聲明說:「量子電腦或許會在本世紀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就像電腦在上個世紀大幅改變人類生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