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宜蘭訊】台灣大鬧醫師荒,上千屆臨退休年齡的旅美台灣醫師成為偏鄉徵召目標。「北美洲台灣醫師協會」今起將在美國宣揚「鮭魚返鄉計畫」,希望五、六十歲的台灣醫師返鄉行醫。
曾任「北美洲台灣醫師協會」(NATMA)南加州分會會長、目前服務於羅東聖母醫院的楊熾勳醫師指出,一九六○到八○年代,台灣醫學系學生有八成學成後赴美,累計約有三千人在美國行醫,現在約有一千人年近或已屆退休年齡,但他們至少還有十年時間可以行醫,若能返台貢獻經驗,既可造福鄉里、傳承所學,又能帶著美國的醫療方式與台灣醫師交流。
楊熾勳醫師表示,在全美國擁有一千六百名會員、十六個分會的NATMA,今日起(洛杉磯時間二十二到二十五日)在洛杉磯召開一年一度的年會。醫師陳惠亭、潘魁民將在會中宣揚「鮭魚返鄉計畫」,並以羅東聖母醫院為平台,徵召有意願返鄉的醫師回台灣進行長期或短期服務。
兩個月前返台、投入羅東聖母醫院的楊熾勳說,他身邊有數十名像他這樣的旅美醫師都想返鄉,卻卡在專科醫師證照問題。他說,這些台灣醫師一畢業、當完兵即旅外,當年台灣醫療體系尚未健全,也沒有專科醫師制度。他們在美國人人有專科醫師執照,但台灣醫界卻不承認,還需經過考試認證。
因應偏鄉醫師嚴重缺乏的困境,衛生署計畫推出「鮭魚返鄉計畫」,號召旅居英、美、日、紐、澳等國的台灣醫師返鄉行醫。楊熾勳說,就他所知,衛生署目前的規畫是,上述旅外醫師只要在花、東服務三年期滿、就專案發給國內專科醫師執照。這項計畫原本最快在八月上路,如今不知為何延宕?他和同樣從美國返台行醫的鄭瑞雄、李芳韻醫師都認為,這項計畫不應局限在花、東,澎湖和宜蘭也是偏鄉,因年輕醫師都不肯到這些偏鄉服務,應該適用於這項計畫。
楊熾勳說,六十六歲退休還太早,返鄉奉獻長才則能帶來快樂與滿足。目前他除了在聖母醫院看診,下班後還到山地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