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言語道斷的前行功課 二十八字之後

文與圖/妙蘊 |2012.09.17
1393觀看次
字級
江村橋。圖/妙蘊

有沒有一條無名小河,在流淌了一千多年後,今水已非前水,而它的波光粼粼仍然映照出後人泫然欲泣的眼神?

有沒有一道小橋,千百年後已然苔痕深深、字跡模糊,在站上它的那一剎,竟有穿梭時空,回到一種古老而感懷的蕭颯心情?

有沒有一座老城牆,幾經時間的摧枯拉朽,仍然能夠吸引憑弔者千里迢迢而來,只為一撫詩人的心情,並且因而任性的相信,幾番重建後的這堵牆,就是隔得了距離、卻隔不了鐘聲的那堵牆?

那條河,那道橋,那堵牆……化成了二十八個字的千古絕唱,吟詠再吟詠。

參訪蘇杭古寺,一路靈隱寺、虎跑寺、虎邱禪寺……走馬看花,偶爾發發思古之幽情,不沾親帶故的讚歎著古佛莊嚴、建築工巧、對聯精美,以為江南就是這樣了;卻不期然的撞見一種彷彿頓時了了分明的心情──在寒山寺。

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外圍,有兩座不起眼的小橋,一座叫江村橋,一座叫楓橋。說它們不起眼,是因為姑蘇城裡裡外外環繞著運河,幾百座橋梁連接著此岸彼岸,比起江村橋和楓橋還要精美、還要有規模的橋,不知凡幾;然而,當我踩上楓橋、看著五十公尺外的江村橋時,心裡突然被張繼撩撥了一下:「啊~原來,當年你考場失意乘船而歸,心緒寂寥踟躕到半夜進不了城,只好泊在寒山寺外過夜,那江、楓二橋間的點點漁火對映著不成眠的你,原來是這種心情嗎?」

這種心情,是走在任何一座姑蘇小橋所不可能有的,因為它們不是江楓漁火對愁眠的發生地,它們也不具有夜半鐘聲給予張繼撫慰的條件。

一首詩,二十八個字,準確的感動了一千年後的我,而我不過是那慕名而來的千萬人之一而已。

「如果沒有〈楓橋夜泊〉這首詩,寒山寺如今會變怎樣?」

我如是自問。

於是在那一剎那,大夢初醒般明白了──

這就是文字的穿透度啊!

這就是文學的延展性啊!

這就是文化的影響力啊!

這就是我的師父 星雲上人當年拚著沒飯吃,也要把微薄的供養金拿來買紙寫文章的堅持啊!

那一剎,「以文化弘揚佛法」,它非常具體而有力的,撞擊著我。

那一剎,我渴望馬上回到我的師父膝前,說:「師父,我懂了!」

過去我只知道看書看書看書,關起門來抱著隨便什麼書黑燈瞎火卯起來看。

那一刻起不一樣了,生命的莊嚴從「我懂了」開始,強大起來。法要常住,語言文字是重要的前行功課;不立文字的禪宗,在會得靈山一笑、言語道斷之前,也還有「言語」呢!

那麼,來做出版吧,如果有因緣──如是期勉自己。實際有了這個因緣之後,才知道隔行如隔山哪。(讀書也算一「行」嗎?)

讀書與出版,因果相關,實則發心不同。閱讀的人,只要一杯清茶、一張椅子,幸運時也許還有一絲清風相伴,足以天寬地闊任性逍遙,形之於外是持卷低眉的謙謙君子,蘊之於內則是內化為生命膏脂的一番修行,怎麼說都是自我的提撕而已。

出版業的人,需要具有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的身手和氣魄,把自己放在一個人文商業考量的浪頭上,有時乘勢而起、有時寅夜潛行,策略會變,不變的是讓文章熠熠生亮,好讓讀者發現、汲取、獲得養分的發心。

如此說來,好像突然有了做母親的心情!一種臨行密密縫般的慈悲。想像人手一書,臉上並且出現幸福的油光……想著想著連自己都痴痴的笑了,嘴角往上牽起一道上弦月──唉!出版人果然是瘋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