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鯰魚效應、開放程度與國力興衰

陳朝平 |2012.08.31
997觀看次
字級

挪威的漁民很早就發現,要想遠洋捕獲的沙丁魚保持鮮活,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放一條鯰魚在沙丁魚群裡,沙丁魚為了保命,只得拼命的游動,因而保持了鮮活。這就是管理學上著稱的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引進強者,激發弱者變強的效應。

鯰魚效應也可用來解釋國家對外的開放程度與國力的興衰。

美國在一次世界大戰後能夠迅速崛起,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它的開放政策,吸引了當時動盪不安的歐洲的許多精英分子,也吸引了亞洲各國嚮往民主自由、有冒險犯難精神的年輕人。從全球各個角落湧到美國的新移民,包括各國的學術、科技、產業和商業精英分子,不僅使得美國的大學獨領百年風騷,也注入了多元文化因素,帶來源源不絕的創新能量。這種海納百川的開放政策,使得美國成為二次大戰後半個世紀全球最富強的國家。

相對於美國,日本則是另一個反證。

日本明治維新的誘因來自於美國的船堅炮利,這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開放,儘管是被迫開放,倒也驅使日本走上強國之路。二次大戰後,日本被美國占領託管,則是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被迫開放。這次被迫開放,造就了日本戰後復興和經濟發展的奇蹟。不過,日本基本上是個非常封閉的國家,外國人和外國企業很難進入日本市場,外國學術精英也很難進入日本的高等學府教書,至於外國人要想移民日本,更是難上加難。兩次被迫開放,並沒有讓日本真正敞開心胸,接納外來人才與觀念,社會既沒有產生結構性的變化,也缺乏創新的能量。上世紀九○年代,日本經濟面臨泡沫化危機,迄今仍未能衝出重圍,應該也和開放程度不足有密切關連。

另外,我們觀察一九七九年鄧小平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陸,似乎也有著鯰魚效應的影子。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台商企業也扮演著鯰魚的角色。二、三十年前台商企業挾著資金、技術、管理、生產、行銷與市場優勢,進入中國落後的市場;大陸國企、民營企業與個體戶,在「有為者亦若是」的心理激勵下,透過不斷地模仿、學習、創新、成長,當年的沙丁魚,如今已成為其他國家市場的鯰魚了。以往扮演鯰魚角色的台灣企業,如今能擠進兩岸一千大企業名單的,卻是愈來愈少了!

相對於大陸的經濟開放,這三十年來,台灣卻反其道而行鎖國政策。台灣優秀的教授可以應聘到大陸,卻不准大陸教授來台教學;台灣的企業可以到大陸投資,卻不准大陸的企業來台投資;大陸拼命給予台生優惠,希望吸引優秀台生就讀,台灣卻對大陸學生設下重重關卡,不但不讓打工,連健保都不讓參加。台灣不只是對大陸閉鎖,對引進其他國家優秀人才,也往往採取敵視的態度。外國企業經理人來台就職定居,手續極為麻煩;在國外取得執照的醫生,不得在台執業;即使有傑出的外國人想要入籍歸化為中華民國公民,都是不可能的任務! 而擁有美國籍的台灣科學家,也必須放棄美國籍才能回台就任公職;擁有全球頂尖技術的人才願意回台奉獻,也因為被民粹的政客和媒體批評為肥貓,黯然去職……。

奇怪的是,台灣卻用低價政策開放大批非技術性的外勞與外籍看護,放任不具技術性與競爭性的產業,進入台灣市場。其結果便是鯰魚進不來,缺乏激發生存成長的誘因,只剩下一堆沙丁魚相濡以沫,等待氣絕身亡!為什麼台灣人才產生斷層?為什麼當年的亞洲四小龍,如今逐漸邊緣化?為什麼台灣的媒體日趨下流?為什麼台灣的學術品質無法提升?為什麼台灣學生的英文程度愈來愈差?為什麼台灣執政團隊的政策品質江河日下?答案就是——鎖國心態和政策使得台灣沒有外來鯰魚的刺激,因而缺乏創新發展的能量。

鯰魚效應的另一個說法,就是孟子所謂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二千三百萬條沙丁魚,安逸太久了,結果?可想而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