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颱風不斷,農人都在搶收農作物,以減少損失,花蓮鶴岡的柚農卻不一樣,他們為了保證柚子的甜度,不願提早搶收,寧可和颱風賭一下。這消息傳出令人震驚,因為那是三點五億的產值,不是小數目,但是他們考慮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品牌,捨不得毀掉。有的人說颱風與預計收成的日子差不到兩個禮拜,不會有太大差別,但是這些柚農仍然堅持等待柚子自然成熟,他們這種愛惜品牌的心令人感動,這也表示台灣已經走出了代工的路,不再躲在幕後為人作嫁,開始為自己的品牌負責到底了。
過去因為窮,所以凡事「將就」:兒女衣服不合身,將就一下,反正很快就長大了;飯菜不好吃,將就一下,能填飽肚子就算了;貨品有瑕疵,將就一下,能用就好了。在資源少、謀生不易的當時,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現實使我們無法計較。但是進入工業社會後開始講求精確,失之毫釐會差之千里,過去的「馮京作馬涼」心態已不可接受。等到了科技社會,一切電腦化,錯一點,東西就報廢,過去電視機不會動,踢它一腳就動的景象已經一去不返了。柚農對甜度的堅持是社會品質提升的表現,令人高興。
記得好幾年以前,一個山地的孩子打赤腳在山裡跑時,被龜殼花咬到,我知道後開始為他們募鞋子,我去中部一家愛迪達的代工廠向他們募瑕疵品,經理很嚴肅的出來告訴我,他們沒有瑕疵品,所有不合格的鞋子都銷毀,絕不流出去,我才知道為什麼愛迪達的鞋要賣這麼貴,因為他們保證了品質。我的朋友告訴我名牌貨很貴是因為全世界都認帳,他在米蘭買的包包,可以在台北的分店換,店員不敢擺臉色,因為賣價中已包括了全球性服務的成本。他說雖然名牌貨貴,但是品質有保障,售後服務好,他還是會去買名牌。我這才知道名牌貨可以生存的原因,除了虛榮心,還有更實在的東西在裡面,對很多人來說,品質的保證比價錢重要。
我也有個外國工廠老闆的朋友,他的產品保固終身,別人都勸他說產品只要能賣就好,不可做得太好;會壞,才持續有顧客,如果產品不壞,一輩子就只能做一次生意。他不為所動,他說要做就做最好的,他的東西是用不壞的,雖貴,賣得卻比別人好。
其實我們台灣的大同電鍋是更好的例子,民國五十八年我出國留學時,我媽媽給我個大同電鍋,告訴我它可以蒸、煮、煎,我牢記在心。一九七○年代,日本貨充斥市場,很多人迷信日本產品,把好好的大同電鍋丟掉,去換外形亮麗的日本電鍋,結果他們的日本鍋早不知蹤影,而我的大同電鍋現在還在用,這就是品牌。大同電鍋建立了我對台灣產品的信心,每當別人在推銷日貨時,我就把大同產品推出來擋,告訴他,我家有個老電扇,從民國四十五年我爸用到現在還會轉。大同公司並未因為他的電鍋、電扇耐用而使顧客不上門,相反的,因為它做得好,每個留學生出國都是人手一個大同電鍋。
有品牌、有口碑,不必擔心沒有生意,花蓮柚農的堅持是對的,他們對品牌的珍惜,替創業的年輕人立下個好榜樣,值得我們豎起大拇指說: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