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到台北市安和路一家小館吃飯,其美饌令人驚豔。一問之下,才知道主人的母親是霧峰林家的後代,依據兒時記憶,做出菜餚。大家一談,就把過去霧峰林家的歷史做一回顧,回想起來,其實就是把中國的近代史做一回顧。
霧峰林家祖先之一的林朝棟,本身習武,後來成為輔佐劉銘傳的大將之一,也是劉氏治台期間,在財物和各方面大力協助劉氏從事建設的功臣之一。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開戰,法國的遠東艦隊在孤拔的指揮下前來攻打北台灣,取得雞籠(今基隆市),繼而進攻滬尾(淡水鎮),但被孫開華擊敗,於是清法兩軍在北台灣展開長期對峙。
鎮守台中的劉璈奉劉銘傳之命,徵召擔任兵部郎中的林朝棟北上助戰。林朝棟率領五百鄉勇與兩個月的軍糧前往雞籠,鎮守大武崙砲台,之後清軍棄守,前往大水窟(基隆市安樂區)鎮守的林朝棟協助前線作戰。一八八五年一月初,法軍在大牛埔(貢寮區吉林村桃源谷)勘查地形,和林朝棟軍展開衝突,最後被林朝棟擊退。
一月二十五日,法軍以一千九百名兵力進攻清軍的暖暖防線,雙方爆發第一次月眉山戰役,林朝棟率領鄉勇支援,並於一月三十日與督戰的福建福寧鎮曹志忠率軍夜襲,雙方血戰至隔天清晨才各自收兵,之後法軍多次以小股兵力襲擊,皆被林朝棟擊退。
三月四日,法軍派出一千二百八十名兵力再度攻打暖暖防線,雙方爆發第二次月眉山戰戰役。這次法軍截斷清軍戰線,並一舉攻占月眉山頂,而以大砲轟炸林朝棟等營,最後清軍潰敗,僅有林朝棟率領鄉勇穩住陣腳,成功協助清軍主力撤退至基隆河南岸。得勝的法軍因彈藥用完,且三月七日的大雨導致河水暴漲,未渡河攻入暖暖。
林朝棟的兒子林祖密,其傳奇性不在父親之下。清光緒二十六年,孫中山親赴台北遙控指揮廣東惠州起義,起義前夕,孫中山在林祖密於台北的寓所中,也就是今日位於台北車站隔壁的國父史蹟紀念館,請求資助革命事業,祖密一口答允,讓孫用其寓所做為惠州起義的總指揮處。
公元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翌年,林祖密與羅福星人來台,並爆發一連串的抗日事件,包含苗栗事件、張火爐起義事件(大甲、大湖事件)、陳阿榮起義事件(南投事件)、李阿齊起義事件(關帝廟事件)、賴來起義事件(東勢角事件)。這些背後或多或少都有林祖密贊助的經費,羅福星於自白書中更明白提及:「祖密有會員萬人,將與之聯合,共同驅逐日本人」云云,可見其參與之多、涉事之深。
這些事件,很多年輕人可能都不知道了。我們現在有些高中教科書,還媚日到把有些起義事件,歸因為「迷信」或對日本現代化統治的「不了解」。我們希望大家不要數典忘祖,要記取先人的努力,感念其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