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壞掉的草皮燈、淘汰毛巾架、鐵鍋、廢棄第四台同軸線……將這些組合在一起,能變出什麼東西?五十三歲的黃啟祥,運用旅館淘汰廢料當素材,花三周時間設計、銲接、組裝,製作維妙維肖的SL-26蒸汽火車模型,不僅鐵道迷驚豔,更成為地方特色造景。
黃啟祥畢業於高雄工專(現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機械科,三年前到旅館擔任專案人員,負責各分館景觀設計、修繕、植栽。今年五月,公司請他製作在地特色的造景,作為形象地標,妝點嘉義分館外牆。
「這是真的火車嗎?」旅館倉庫前每天都出現好奇旅客,連外國旅客都豎起大拇指稱讚。黃啟祥不是鐵道迷,對火車結構所知有限,他在製作火車模型前,到嘉義車庫園區觀察各類骨董火車,將零件拍照建檔,還買了手掌大的SL-26蒸汽火車模型,放大三十四倍,打造長四點五公尺、高一點六公尺、寬九十公分車頭,附掛二個復古紅車廂。
黃啟祥將公司的台南永康館倉庫當工作室,到材料行買彩色鋼板,還翻出旅館淘汰的裝潢零件、線材廢物利用。有多年美工、機械經驗的他,先搭駕駛室骨架,分項製作蒸氣鍋爐、輪圈、煤渣箱等,接著將所有構造上架焊接,安裝車頂、底板、鐵軌,刷上黑色油漆,再做細部裝飾。
另將回收的草皮燈當車頭燈,水管燈做避震器彈簧,毛巾架當車握把。他雖不諳管線配置,但憑機械專長與經驗,運用淘汰的第四台同軸線做成相仿造型,整個車頭除汽缸趕不及做,其餘均依模型還原。二周後,重達七百公斤的火車頭完工,黃啟祥另以一周時間做二截車廂。「真服了你!」他的同事二話不說請他吃大餐。
「這可能是嘉義地區最大的蒸氣火車模型。」嘉義鐵道迷賴德祺說,黃啟祥觀察入微,砂箱、煞車等細節都做得考究。這輛迷你版小火車在鐵道迷間傳開,不少人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