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二十一日前往醫院探視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兩人促膝談心之際,相互關懷打氣。陪同大師探視的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看到兩位深受敬仰的宗教界領袖相交相知,在生死議題上有著同樣的豁達超越,有感而發寫下本文。
得知天主教單國璽樞機主教再度入院,還在接受醫院治療中的家師上人星雲大師急著想到台北,上午在弟子慈容法師等人的隨侍下,堅持要去探望他的這位老朋友。距離去年「八二三愛與和平宗教祈福大會」才不過近一年的時光,老病的身軀,使得他們再相見時都同樣坐著輪椅,歲月無情的催促,卻沒有澆息他們對弘法利生的熱情。
才兩、三天前,醫生囑附大師一定要住院治療,想到數千名正在佛光山參加研習的全國教師、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子等,大師寧可抱病也要滿大家所願,依舊堅持上台授課。中風過後的他,再加上嚴重的眼疾,卻依舊每日寫字,毫不休息地為社會公益盡一份心力。而單樞機在二○○六年得知自己僅剩兩、三個月的生命,竟然不顧色身展開全台「生命告別之旅」,至今演講超過二百場,以自身抗癌經驗,感動無數民眾,激勵無數的病人。這兩位宗教大師平凡的身軀,卻是展現那麼不平凡的生命力。
病榻中 依然樂觀自在
穿過寧靜的長廊,兩位坐著輪椅的老人家,見面時,彼此握手惺惺相惜,半個世紀的友誼,話不多,卻字字珠璣。八十六歲的師父上人對單樞機說:「您的豁達與自在,就是最好的治療。」這句話正是他老人家自己的體悟,面對人生多少的風浪,還能用一份清淨平常的心,要能「豁達自在」何等不易!大師用來形容單樞機,了解對方是那麼的清徹,安然自在的豁達境界,非凡人所能理解,我知道,這是他們一輩子深厚的修行。
單樞機說:「我現在還有兩個使命,一個使命要體悟九十歲垂垂老矣的經歷,彷彿回到孩童需要仰賴他人的幫忙才能走下去;另一個使命要體驗癌症末期,讓我還能走過人生如此不一樣的旅程。」大師點頭,完全明白這是怎麼樣的一種心境。
大師問:「您還記得跟我在國父紀念館對談的那一次嗎?」大師指的是二○○六年「慈悲與愛—當基督遇到佛陀」論壇,單樞機說:「記得,那一次我們雖然各自談不同的宗教,但總讓人們明白信仰是怎麼一回事啊!」是啊!有多少人仍對宗教避之唯恐不及,當面對生命的盡頭時,茫茫大海何去何從,卻充滿焦慮與不安。大師說:「我今天又要去講話了。」
修道者 珍惜享受寧靜
這一次,大師為推動生活書香化而受邀講「讀書與讀心」而來,抱著病,只為了承諾到底。我在一旁,只覺得自己太殘忍,一邊是渴望佛法的眾生,一邊是自己最親愛的師父。在此同時,我也心疼單樞機的孤單,單樞機卻非常滿意他的現況:「回來這裡很好,很安靜。」大師立刻說:「這裡好,這裡有綠樹,也安靜。」
對一個修道者而言,也許這正是他們兩老所喜歡的「在周邊綠樹林裡,享受寧靜」。兩位同是宗教領袖,在無數人們的崇敬擁戴下,原來最歡喜的生活不過就是「簡單、寧靜」而已。在空曠的客廳裡,沒有閒雜人等,也沒有人多說一句話,沒有錄影,只有我悄悄的用手機照下這一張珍貴的鏡頭。
道珍重 昭示宗教慈悲
他們有著不同的宗教,卻有著同樣對眾生的熱愛;他們雖然信仰不同,卻同樣掛念著無數蒼生的未來。在離去時,兩老坐著輪椅卻如往常相互禮讓對方,大師要上車前再次回頭看著他的老朋友揮手致意。我不禁潸然落淚,看著瘦弱身軀還送老朋友到門口的單樞機,也揮揮手向大師道別,他們彼此都要對方「好好保重」。
身在台灣的我們,何其有幸,兩位宗教家作了最好的宗教融和示範,他們同中存異、異中求同的相知相惜了一輩子,他們是那麼真誠地祝福對方,願對方平安健康,在語默動靜之間,看似兩個好朋友小小的互動,卻影響了整個台灣社會宗教之間的和諧!
身處在台灣的我們,能不好好珍惜如此共生共榮的一堂課,能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一點點「慈悲愛人」的啟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