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轉變,是生命接受無常的過程。生活中,我們學習承擔責任,負起照顧家庭事業重擔。學習愛心關懷,幫助老弱婦孺及殘障人士。學習開闊心胸,捨下執著的人事物。每個階段的學習修煉,都在幫助自己成長。
從事婚禮祕書超過二十五年的陳美華,已六十歲。十年前,偶然的因緣,她到高雄縣遊民服務中心義剪,從此和遊民結下不解之緣。每周輪流到高雄鳳山、岡山、旗山等地為街友理髮,分文不取,十年來,至少剪了一萬多個頭,溫暖了遊民的心。她說,對遊民和對新娘都一樣,希望他們都可以用最好的一面,面對人生。她覺得自己有一身手藝,可以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
行善需要學習,慳吝轉喜捨、憂鬱轉快樂等心靈轉變,同樣也需要訓練學習。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精神醫學教授戴維森,長期研究大腦與情緒關係,他說,樂觀、開朗、有活力的人,左額葉皮質較活躍。透過腦波圖顯示,規律靜坐能誘發左額葉皮質活動強度。戴維森強調,人們在生活中容易傾向右前額葉的負向思考,他希望推動靜坐訓練以改變大腦活動,進而改變情緒。他說:「畢竟,這是人們自己能控制的力量。」
一行禪師說,當你吸氣的時候是平靜的,吐氣的時候,你可以微笑,隨時練習讓自己平靜與微笑。改變自己,就從心靈練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