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在華人世界使用超過千年的靈芝,經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中國大陸中科院長達三年的研究發現,靈芝竟是尚未被紀錄的新種真菌,一直誤用Ganoderma lucidum(Curtis)P.Karst.的拉丁學名,該學名其實是歐洲靈芝品種,不是華人最常用來保健的靈芝。這項發現,將登上國際真菌學期刊名列第一的《Fungal Diversity》九月號。
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吳聲華表示,被廣泛使用的靈芝又稱為「赤芝」,為了採集真正的野生赤芝,研究團隊在大陸苦心尋找,近幾年才在湖北武漢附近的櫟樹林採集到,仔細分析中國大陸南北各地與台灣栽培的靈芝,發現都與野生赤芝相同,證實這些都是目前未記載的新菌種。
吳聲華說 ,由於是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團隊的發現,因此擁有命名權,決定以靈芝的漢語發音「lingzhi」為名,拉丁學名定為「Ganoderma lingzhi」,在湖北武漢採集到的形狀最佳,將成為新菌種正式標本,保存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標本館。
吳聲華表示,「赤芝」每年產值高達一千億元,具有抗腫瘤、健全心血管系統、抗衰老、降血糖等功效。
長久以來,國際上都把靈芝視為同一種類,事實上,有一百多種不同的靈芝,如今出現不同學名的靈芝後,未來學術界將會開始釐清不同種類靈芝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