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定四日舉行記者會,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該組織邀請五位理論物理學家參加記者會,可能在會上宣布發現希格斯粒子,也就是所謂的「上帝的粒子」。受邀的學者包括當年提出這種粒子存在的科學家希格斯。
CERN將在記者會公布利用大強子對撞機(LHC)尋找「上帝的粒子」的最新進展。《每日郵報》說,預料科學家將表示,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確定找到上帝的粒子,但CERN主管希望確定程度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九五。
CERN曾在二○一一年十二月宣布,大強子對撞機所產生數據中發現的線索,不足以證明上帝的粒子是否存在。
大強子對撞機是世界上最大的對撞機,位於日內瓦一條二十七公里的圓環形隧道內。隧道位於地下一百七十五公尺深處,橫跨法國和瑞士邊境。兩組方向相反的質子在隧道內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移動並猛烈相撞,複製「大霹靂」後瞬間的狀況。
如果理論正確,每一兆次對撞應該會產生幾個上帝的粒子,這種粒子隨即衰亡,但儀器可記錄其足跡。
不過,大強子對撞機進行了一千六百兆次對撞,可能的「上帝的粒子」卻不到三百個。
小辭典 希格斯粒子
希格斯粒子(Higgs boson)的名稱來自英國物理學者彼得‧希格斯,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希格斯粒子是假想的一種帶質量基本粒子,是唯一尚未被證實存在的粒子。
自然界物體之間的交互作用包括引力(重力)、電磁力、強交互作用、弱交互作用。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解決重力問題後,人們開始嘗試建立統一的模型,以解釋透過其他三種力交互作用的所有粒子。
科學家建立標準模型的粒子物理學理論,把基本粒子分成夸克、輕子與玻色子三大類。不過,標準模型有個缺陷:無法解釋物質質量的來源。
為修補上述理論的缺陷,希格斯提出希格斯場的存在,並預測希格斯粒子的存在,假設的希格斯粒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是電子和夸克等具有質量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