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太空船「神舟九號」經過中國歷來最長的十三天太空飛行,完成中國歷來最複雜的首次手動太空對接交會任務,以及首次搭載女太空人的太空之旅,昨天上午十時在內蒙草原著陸,三位太空人景海鵬、劉旺、劉洋健康狀況良好。
大陸中央電視台轉播著陸實況。救援人員迅速趕到太空艙著陸之處,太空艙側躺,外觀有些燒焦,救援人員開艙,用椅子抬出三位太空人,三人微笑對攝影機揮手。
這是中國第四次載人太空任務,神舟九號和太空站雛型天宮一號手動對接,也是中國邁向二○二○年建立太空站的一大步。
專門研究中國太空計畫的澳洲專家瓊斯指出,神舟九號的飛行時間以及十三天大多在天宮一號度過,比中國大力宣揚的手動對接更重要。他表示:「這是中國歷來時間最長、程序最複雜的太空任務。」瓊斯指出:「這次任務,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他們沒有公開張揚的一點:天宮不只是一座實驗室,而是真正的太空站,雖然規模小一點。」瓊斯和其他專家表示,神舟九號成功,強化了中國的太空地位。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太空專家索貝維格說:「中國證明他們掌握這些程序,表示他們已真正完全進入太空強權俱樂部。」
和神舟九號完成對接後,天宮一號返回其高度三百七十公里的軌道,轉入長期管理模式。中國的下一個目標包括載人再上天宮的時間原定今年稍後,但可能要看神舟九號的任務評估和天宮一號的狀態而定。
天宮一號預定數年後退休,二○二○年由重六十噸的永久太空站取代,重量大約是現役十六國合營的「國際太空站」(ISS)的六分之一。
本周稍早,中國宣布一九九二到二○○五年為太空計畫斥資二百億人民幣(台幣九百四十億元),到下次神舟任務將再花費一百九十億人民幣。
大陸視太空任務為宣揚國威的重要象徵。中國距趕上太空超級強權還有相當距離,但神舟九號是二○○三年以來中國第四度載人太空任務,而且在美國載人太空任務陷困於預算之時實現,形成鮮明對照。美國下次載人太空飛行要等到二○一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