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工研院昨天發表第一部國人設計的「3D錐形束X光斷層掃描儀」,可為人工植牙等醫療,提供低輻射與精準的3D影像,植牙更精確,已技術移轉給國內牙醫器材公司,預計明年下半年量產。
一般牙科診所以X光拍攝患者牙口影像,需人工植牙則使用國外進口高價儀器掃描,取得3D牙口相片,不過,這兩種器材因取得影像小,得重覆掃描,讓患者曝露在輻射下。工研院開發的「3D錐形束(Cone Beam)X光斷層掃描儀」,照相時間短、取像區域大,輻射劑量只有傳統X光片的三分之一,速度快、準確性高。
電光所副所長刁國棟說,台灣約一萬六千家牙科診所,仍以X光或3D「錐形束」X光斷層掃描儀取得相關影像,工研院自主開發「3D錐形束X光斷層掃描儀」,可快速提供大面積3D影像,滿足治療上的需求,不僅為牙科治療提供更精準醫療內容,也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醫療服務。
他說,工研院「3D錐形束斷層掃描儀」整合市場上錐形束X光源及平板螢幕感應器,配合3D重建、影像補償軟體系統及機電整合技術,讓錐形束X光在二百七十度內掃描,一分半鐘內取得九十張3D影像,並以3D軟體重建完整患者病灶3D圖。
「因為錐形束X光取像區域大,快門只需要拍攝時才打開,X光輻射量較傳統大幅減少三分之一」。
這套描儀不僅能應用在牙科、腦科疾病診斷,也可應用到下世代高對比乳房攝影系統,對癌細胞軟組織,做更準確辨識與診斷,能大幅改善檢測正確率,「從以往三成提升到五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