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期待開放互惠平衡對等的兩岸影視政策

趙怡(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 教授/博導) |2012.06.20
678觀看次
字級

大陸與台灣只有一海之隔,因國共內戰而形成敵對態勢,自一九四九年起至一九八七年台灣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之前,雙方曾經有長達三十餘年不相往來,造成深重的隔閡;一九八○年代後期兩岸初啟門扉,緩步進行接觸;直到二○○八年之後,兩岸政府攜手推動三通、簽訂ECFA、開放大陸觀光客及陸生來台,才算真正拉開全方位交流序幕。短短四年間,成果斐然,有目共睹。

每年夏季,都有一場兩岸民眾廣泛參與的盛會在廈門舉行。在這個名為「海峽論壇」的殿堂裡,兩地的菁英之士濟濟一堂,為如何深化兩岸的和平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畫策,逐年都有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案在這裡達成共識,並付諸實行;其中,若干重大的項目對於台灣社會與民生都曾經產生既深且遠的正面影響。去年和今年,各有近萬名的台灣民眾來參與盛會,而論壇的主辦與協辦單位,也增加到六十八個之多,真正可說是轟傳兩岸、近悅遠來。也因此,美麗的鷺島已儼然成為兩岸人民情感融合、友誼伸展、事業合作的勝地。

本次大會主題為「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會議期間,大陸當局也宣布若干「惠台」措施,包括:繼續放寬台灣民眾至大陸就學及就業之限制;新增廣西南寧辦理台胞入境簽證處;台胞簽證有效期限延長至二年;台灣居民可申請大陸高校任教的就業證;大陸開放進口台灣生產的大米;大陸工商、開發等銀行未來三至五年將提供六千億人民幣貸款額度予台商;開放福州等城市民眾來台自由行;廈金海底光纜正式動工等等,在在顯示出兩岸關係的持續加溫已是時勢所趨。

不過,較諸兩岸商貿往來的蓬勃興旺、旅遊人潮的與日俱增,雙方影視文化產業的交流與合作似乎稍顯緩慢。我們憂心的是,若干過時的或過度的相互牽制,將不利雙方的產業發展,甚至延緩兩岸影視業界聯手進軍全球市場,打造華文影視經典作品品牌的黃金時機。

筆者以為,兩岸政府應儘速將加諸於對方影視作品的層層管制鬆綁,而改以更為「開放、互惠、平衡、對等」的方式來推動業界的合作。在大陸方面,應准許台灣引進劇及大陸合拍劇享受與大陸國產劇同等待遇的准播原則,及早開放台灣資本到大陸成立內容製作或電子商務等類型的獨立公司;在台灣方面,則應適度開放大陸電影在台映演的年度配額,立即放寬大陸歌手及演藝人員來台做公開表演之限制。

以上的建議,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在標榜平行輸入、平等互惠的雙邊貿易公平法則,暗地裡卻是著眼於台灣影視界的利益與福祉。畢竟,台灣本土市場過於狹小,又具有充分開放與完全競爭之本質,即便大陸影視產品湧入台灣市場,也未必會產生對本土產品的排擠效益;反之,台灣的業者一旦進入大陸,只要爭取到一部分的市場,就可能獲得浴火重生所需的源頭活水。因此,兩岸之間影視文化政策的對立與對等,實質上是對台灣業者的利空,而相互撤銷門檻則不啻點燃了台灣業界再創第二春的無窮希望。

從五月二十日起,輔導與振興台灣影視產業的重責大任已經落在剛剛掛牌成立的文化部肩上。以龍應台部長的才具器識、靈敏睿智,對於如何協助台灣影視文化產業搶入大陸市場,想必已有完備的腹案,我們且拭目以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