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用餐後便悶悶不樂,午後到醫院復健,一向乖乖配合指示做操,和復健師說說笑笑的他,態度明顯變得意興闌珊,有一搭沒一搭的顯得漫不經心,他的話出奇的少,連復健師都嗅出不平常,找機會偷偷向我問端倪。
唉,我無奈輕歎口氣道原委。父親多年的老友陳叔,隔周總會來探望受傷開刀的父親,今早陳叔一來,看見父親躺在床上,便連珠炮地叨念,一面說:「不要老是躺著,要多動」,又說:「三個月了還不能復原,你這刀開失敗啦!」父親人在病中,無力反駁,寒著臉領教。
陳叔不知,每次他來訪時,都是父親在練習一系列的「床上運動」,復健師交代的功課父親從不偷懶;陳叔不知,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以他人經驗來檢視父親的復原程度並不公允;陳叔有所不知,他以關心為出發點的寒暄,正在摧毀一個正在復原中病人的信心!
復健師聞畢即安撫父親,「你以為我為病患寫的『復健紀錄』是在騙你嗎?我與你非親非故,難道我需要說謊來哄你嗎?不要理會別人的風涼話,因為他們不知道你的努力付出有多麼的辛苦!」我趁機力勸父親放寬心,畢竟,在這段照顧他的日子裡,是我二十四小時陪伴在側,他一天天、一點點的進步,我和復健師都有目共睹,希望他相信我們而不要在意別人自以為是的論調。
父親聽完後終於不再垂頭喪氣,忍著痛努力地拉筋。
經歷了這次的風波,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人言可畏」的可怕,說話,不可不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