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文章〈失敗獎〉,在讀書會被熱烈討論,作者分享母親與孩子之間對「失敗價值」的看法。
孩子見媽媽常在報刊發表文章,下定決心要與老媽比高低。就將自己的作文,貼在一家兒童雜誌徵稿網裡。幾次的失敗,終於有一篇被編輯留用了。孩子藏不住的興奮,讓全班都知道了,班導師還允諾,只要文章一登出,就會頒給他「創作之星獎」。可是,日日等待,由滿懷希望,到徹底絕望,編輯又在網上留言,告知文章未通過終審。
看孩子心情低落,媽媽送他一套漫畫書:「這是失敗獎!獎勵你勇敢向媽媽挑戰,又勤奮寫作,作文大大進步。」第二天放學,他開心極了,說大家都羡慕他有這麼酷的媽媽,居然還有「失敗獎」可以領。
這次的「失敗」,在孩子眼裡的價值大大提升,他愈戰愈勇,甚至還用來鼓勵別人:「我們家有個『失敗獎』,無論誰失敗了,都能領獎。因為每次失敗,都是一次獎勵,收集很多的失敗,就可以換到一個成功。」
日本也有一家企業設置「大失敗獎」,用來鼓勵曾接受高難度的新開發案,最後卻未成功的員工,這個獎項,為他們的辛勞付出帶來極大安慰。
所以,「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接近成功。」下一次,當失敗再度「青睞」,請記住這句話,讓失敗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