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財政部二十五日向國會提交半年一度的人民幣匯率報告,維持近年一貫立場,不認定中國是匯率操縱國,但報告指明人民幣仍然大幅低估,應該進一步對美元及其他主要貨幣升值。
美國財政部依照國會一九八八年通過的《綜合貿易與競爭法》,每半年向國會提出「國際經濟與匯率政策報告」,主要內容通常包含中國大陸、日本、南韓以及歐元區等九個主要貿易夥伴的相關政策。
二十五日提出的報告有二十八頁,主體是二○一一下半年,有些二○一二年五月中旬為止的進展也包含在內。
關於人民幣的部分,報告指出,最有必要擴大匯率彈性的國家是中國,以發揮帶動其他亞洲經濟體提升匯率彈性,以及協助全球經濟復甦的作用。
報告說,根據二○一○年六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勢、中國經常帳盈餘下降,以及中國在G20與「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中,承諾加速走向由市場決定的匯率制度,包括四月十四日宣布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區間(從漲跌百分之零點五擴大為漲跌百分之一),財政部認為中國不符合《綜合貿易與競爭法》規定的匯率操縱國標準。
但報告仍然指出,根據可考的證據,人民幣至今大幅低估,「我們認為人民幣應該進一步對美元及其他主要貨幣升值,財政部將繼續密切監測人民幣升值的步調,並敦促(中國)改變政策,增加匯率彈性、提供公平競爭,以及持續內需的成長」。
二○一○年六月以來,人民幣總共對美元升值百分之八,計入通膨因素,則實際升值百分之十二點五。報告沒有說明財政部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及其他主要貨幣低估多少,但援引國際貨幣基金(IMF)專家的評估資料,低估從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二十三不等。
中國向來嚴控人民幣匯率,但二○○五年中期以來已讓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約百分之三十。
而在南韓部分,報告指出,美國政府將繼續敦促南韓,避免干預外匯市場。報告說:「南韓當局繼續干預外匯市場,相較於金融危機之前,韓元維持弱勢。」報告還說:「我們繼續敦促南韓當局,節制干預匯市的行動,在市場出現異常混亂的情況下才介入,對匯率應有更大彈性。」
其他方面,報告指出美國經濟成長率在二○一一年第四季達到百分之三,今年首季只有百分之二點二,歐債持續對美國和全球復甦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