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音樂家在當今樂壇地位最崇高、輩分最高的第一線音樂家是傅聰,他日前應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之邀,首次以大師級身分授課,彈奏輕曲目如德布西、莫札特等來調教新秀。
早年以彈奏蕭邦音樂成名,鋼琴女皇阿格麗希曾形容:「傅聰的蕭邦、舒伯特與莫札特是我學習的目標。」到了近期,他更愛海頓,音樂中的純粹與故事性更適合大師的暮年心境。傅聰說,「音樂是我的宗教,我是傳道士,我不是音樂的主人,我是音樂的奴隸。」
傅聰在課堂也向學生說,舒伯特b小調匈牙利旋律極少在音樂會演出,其實是極佳作品,舒伯特「天才就是天才」,十七歲就能寫出這麼美的慢板;晚年寫的「即興曲」雖在形式上不盡完美,「就像衣服上留下線腳」,但有特殊藝術內涵,「我想做的就是讓觀眾聽了演奏,覺得沒有線腳」。
已八十歲的傅聰目前到英國和大兒子凌霄同享天倫,父子如朋友,不會要求他像自己在樂壇享有盛名,「只是希望孩子有成就,成功與成就是不一樣的。」
傅聰回憶起父親在兒時常喚他「怪東西」,有一次彈琴彈得忘我,一抬頭看見父親對著他竊笑,還說:「我不能理解你,孩子,彈琴這麼辛苦,還天天非練不可。」
因為練琴把手練壞了,傅聰始終戴著一副黑手套,半截指頭露出來,對彈琴影響不大,但用餐夾菜很吃力,「沒關係,等老到彈不動再停止。」
自稱「音樂的奴隸」,他還真是身體力行。
今年是德布西誕生一百五十周年,傅聰在紀念音樂會上,曲目另加德布西英雄搖籃曲,作為給樂迷的特別獻禮。傅聰說,該曲是德布西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應邀為紀念比利時抗戰勇士而做,曲中淒涼,又充滿悲天憫人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