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500萬早產兒 110萬夭折

 |2012.05.04
75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二日發表的聯合國贊助報告,每十個寶寶就有一個以上是早產兒,全球每年有一千五百萬個早產兒出生,其中一百一十萬個寶寶來不及長大,且不同國家的早產兒存活率差異甚大。

這是首份針對個別國家估計早產發生率的報告,由致力預防先天缺陷的March of Dimes基金會,產婦、新生兒以及兒童健康合作聯盟(The Partnership for Maternal,Newborn & Child Health),拯救兒童基金會(Save the Children)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領導研究。

報告指出,早產不僅是全球新生兒頭號殺手,也是五歲以下幼兒第二大死因。早產兒面臨的嚴厲挑戰不僅僅是與死神拔河,活下來後還可能發生腦性麻痺、失明或學習障礙等種種失能問題。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這項報告的導言中說:「這些事實應該喚起我們的注意。」報告指出,只要把一些簡單、費用不高的治療技術散播到最迫切需要的國家,約有四分之三的早產死亡案件就可避免。

例如,只要一劑一美元的類固醇就可加速早產胎兒的肺部發展,這在先進國家是標準的作法,若能廣泛普及到低所得國家,每年就可以挽救將近四十萬個嬰兒。而若能在欠缺早產兒保溫箱的地區推廣「袋鼠式護理」,教導產婦把嬰兒抱在赤裸的胸懷,肌膚相貼地保暖,收效還會更加宏大。

南亞早產發生率為百分之十三點三,居全球之冠,其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百分之十二點三;其中馬拉威的早產發生率逾百分之十八,是研究對象一百八十四個國家中發生率最高的。已開發國家的整體早產率是百分之八點六。

報告指出,已開發國家大部分的早產兒能靠精密和昂貴的重症照護救回,但非洲新生寶寶的早產死亡率,較歐洲寶寶高出十二倍。低所得國家二十八周以前出生的巴掌天使,九成以上都會在出生幾天內夭折;然而在高所得國家,夭折的寶寶不到一成。

避免早產是首要之務也是終極目標。早產風險因子包括未成年懷孕、兩胎間隔時間太短、懷孕前體重過輕或過重、藥物濫用或酗酒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