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二十年前,父親得了老人痴呆症,患病的六年中,母親照顧得很累,到後來,連她也無法負擔了。我們兄弟多,雖然假期中可以幫忙,但平日大家要上班,又散居各地,實在也很無力。
那時還不流行請外傭,大家只好情商一位住在老家附近的嫂嫂辭去工廠的工作,到家裡來協助照顧父親的工作,讓母親有喘息的機會;而嫂嫂的薪水,則由我們兄弟平均分擔。有親人照顧,我們比較放心,而嫂嫂也不用奔波到工廠上班,省了交通費。
父親病逝後,母親年紀也大了,亦需人照顧,所以我們也就請嫂嫂繼續留著與母親作伴,母親有什麼病痛,也大多由她帶去看醫生。我們兄弟除了分擔嫂嫂的薪水外,也要分擔母親的家用和醫藥費用,我因為在台北上班,沒辦法像其他住在南部家鄉附近的兄弟們,假日或下班時,就回老家看望或照料一下母親,因此我主動多寄兩份家用給母親,聊表我不能晨昏定省的心意。
照顧雙親,住在老家附近的、有人力的就多出點人力;住在遠地的、沒辦法多幫忙,只有多出點金錢,補貼出人力者的負擔,是子女較多的家庭,比較通行的辦法。現在家庭人口少,子女沒以前多,父母親生病了,可能只能請外傭幫忙了;但有錢多出錢,有人力者多盡點人力,似乎還是照顧生病長輩的不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