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電價調整方案終於定案!經濟部昨天公布電價合理化方案,確定電價將於五月十五日凌晨調漲,其中民生用電平均漲幅百分之十六點九最低,商業用電漲百分之三十,工業用電漲幅百分之三十五最多。民生用電一百三十五度以下不增或略降,以住宅平均每月用電三百五十度計算,每戶一個月約增加一百零五元,漲幅百分之十一點五,夏月電價每月電費支出將逾千元。
民生用電仍分五級距,第一級距基本用電度數一百一十度以下電價不調整、一百一十一至一百二十度電費調降約百分之二點七;第二級距中,一百二十一至一百三十五度不調整,一百三十六至一百五十度調漲百分之一點七五、一百五十至二百三十五度調漲百分之七點七六、二百三十六至二百九十度調漲百分之九點四、二百九十一至三三十度調漲百分之十點二八。
在三百三十度以上逐級擴大電價差距,每月用電量超過七百度以上用戶,電費增加百分之二十點八一,每月需多增加四百六十一元;一千度以上用戶,電費增加百分之二十四點四三,每月多增加八百六十一元。
經濟部長施顏祥強調,低能源價格的時代已經過去,這是國際趨勢,更是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現實。他說,電價調漲是大家都不喜歡的,政府不是「無感」,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完全是因「電價合理化」是一件「對」的事情,縱使困難,也必須付諸執行,更一定要堅持下去。
施顏祥說,這次的「電價合理化方案」,除希望源價格能合理反映燃料成本,最重要是希望藉此引導民眾及產業界進一步節能減碳,因此,用電度數愈多的,電價增加幅度也愈高。
施顏祥指出,政府當然希望盡可能提供民眾一個平價的生活環境,但他以希臘為例表示,任何政府都無法長期用補貼的方式來提供低廉的能源,必須要有一個停損點。他說,寶貴的政府資源,必須用在更具有生產力的地方。
關於電價調整後引發的物價問題,施顏祥說,行政院的穩定物價小組已責成各部會持續嚴密監控市場行情變動,隨時啟動相關產銷調節措施,並持續查察民生物資是否有非法囤積或聯合哄抬的情況發生,經濟部即日起每周密集召開「重要商品及原物料市況監理小組」會議,以了解民生商品市況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