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防學者昨天建言,政府未來應分階段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以非傳統安全合作優先,中程是增進軍事安全了解,逐步進展兩岸軍事熱線,且與和平協議「不一定要綁在一起」。至於民國一○四年上路的募兵制,學者建議國軍推動提高留營率、建立人才轉換基金等配套措施。
繼前天經濟、外交和昨天上午的兩岸政策建言之後,台北論壇昨天下午發表國防政策建言。學者建議,馬英九總統應依「先民後軍、先易後難、先低後高、循序漸進、增進安全」原則,分階段循序推動「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建言書說明,「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第一階段以聯合海上救災、打擊海盜、反恐等非傳統安全合作為優先;第二階段是增進兩岸軍事安全了解,以學術交流為主;最終逐步進展到協商建立兩軍前線地區及參謀本部軍事熱線,避免因意外或誤判發生的軍事衝突。
至於未來國防政策,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助理教授黃介正歸納「急」與「實」兩大重點,首先是募兵制已勢在必行,兵制改革重點應在「戰力的維繫」,國防工業自主不只是口號,應盡速評估規畫。
「實」的部分,黃介正建議「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應減少願景,增加可完成目標,也應納入「作業管理革新」等先進管理技術方法,盡量「實事求是,說實話做實事」。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系副教授認為,募兵制可能面臨招募不易、人才素質降低、人事成本增加的問題,且將排擠國防作業維持與軍事投資,建議國防預算應維持國內生產毛額(GDP)百分之三的目標,再由國防部內部調整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