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陳昱臻大樹報導】來台參加《旺報》「第二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的陸港澳媒體主管一行四十八人,由天津《今晚報》總編輯鮑國之帶領、《旺報》社長黃清龍陪同下,二十、二十一日走訪
佛光山及佛陀紀念館,並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素齋談禪。
參觀佛館已數次的《旺報》社長黃清龍說:「來到佛光山得到星雲大師的開示,媒體主管在心靈、思想上有很大的收穫,見證兩岸宗教交流的深遠意義,佛光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提到大陸社會處在轉型階段,人心也處在動盪當中,而宗教能扮演穩定的角色,希望所有媒體主管,從個人、媒體角色出發,發揮巨大的影響,黃社長希望《旺報》能作為銜接角色與佛光山合作。
天津《今晚報》總編輯鮑國之於素齋談禪期間,禮請大師「道德建設上給予大陸同胞建議」。大師認為,現今大陸不論經濟成長及教育發展都很好,政治領導也都年輕有為,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但一個社會國家不光只是政績,道德更重要。過去中國社會以儒家教化,道德是立國之本,需要點亮心靈的燈光,而佛教的發展,能幫助提升道德、淨化人心、改善社會風氣。
大師提到,現在中國社會提倡道德,兩岸的問題,不一定要靠政治、經濟來解決,他認為「一個『愛』字就可以解決問題,只要中國大陸愛台灣,有慈悲就沒有敵人,有愛就能走遍天下。」
鮑國之表示,從大師的開示中獲益良多,他感受到媒體從業人員不僅要報導社會各種現象、傳遞各類訊息,同時肩負弘揚文明、文化的任務,「特別是從小教導如何做人的道德建設。」對此,他呼籲媒體朋友「教化大眾及和諧社會的建設,是我們的使命,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參觀佛館後,鮑國之對於大師弘揚佛法的方便法門有深刻的體會,他發現大師帶領佛光山普及佛法、佛教思想和文化,讓社會普羅大眾都能接受,在無形中教導大眾從做人到做事,皆能以「佛」為自我修煉的榜樣。
在走訪佛館之際,媒體記者與主管紛紛拿起相機拍下佛館之美,頻頻讚歎佛館莊嚴、宏偉。廣州《新周刊》總主筆閆肖峰歡喜地說:「來到佛館,感受到接近佛有很多層次,從一般生活到心靈層面。」進入本館,他強烈感受到佛館不同於內陸佛寺的香火繚繞、人聲鼎沸,有的是一分寧靜、和諧氛圍;從心靈層面接近佛法就是一種感悟,「不訴諸於文字、不訴諸於影像,這是靠一種氛圍,讓你去接近佛陀,這個層次我在本館感受到了,很難得也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