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晚期頭頸癌有三成易出現嚴重局部侵犯,造成患者顏面凹陷,陽明大學與台北榮總團隊合作,找到腫瘤侵犯關鍵,有助於患者治療。
不少國人愛嚼檳榔,菸酒不離身,頭頸癌高居國內男性十大死因的第四位,每年新增案例近六千人。
一般晚期癌症多是遠端轉移,但晚期頭頸癌易在局部快速侵犯。以北榮為例,頭頸癌患者有三分之一的人為嚴重局部侵犯,目前的標靶藥物、化療與化療的效果差,即使治療後,一年內仍有二至三成者可能惡化。
不過,北榮與陽明大學從小鼠及患者臨床標本發現,頭頸癌腫瘤局部侵犯的關鍵機轉,也就是體內的「轉移啟動蛋白(TWIST1)」、腫瘤侵犯開關如果被打開,「微型核醣核酸(RNA let-7i)」減低,如此將引發「細胞移動蛋白(RAC1)」活化,易出現嚴重腫瘤局部侵犯。
追蹤發現,RAC1被活化者,三十個月僅三成存活,但未被活化者,卻有八成存活。未來民眾可自費檢測,一旦發現腫瘤侵犯開關被啟動,且微型核醣核酸表現減低,代表腫瘤易有局部嚴重侵犯,應加強局部治療。
這項研究已被刊登在國際知名《自然細胞生物學》期刊。